华夏时报记者 秦池 苏州、北京报道
北京玉商老林在新疆和田、且末多个玉石巴扎上守了半个多月才彻底失望地买了返程的机票,落地北京后他最大的感慨是:“卡里的余额少了一大截,便捷保险箱里收上来的籽玉却没几块。”
新疆的和田玉原料又涨价了,且是疯涨,在原本相对淡季的7、8月份,高端籽玉原石价格根本不是翻倍的概念,而是后面加了几个零,就连中端玉石也跟风调价。这不是偶然,远在千里之外、和田玉市场林立的苏州迅速被波及,来相王玉器城进货的玉商要么望玉兴叹空手而归,要么高价吞下计算着在成品里再加回来,即便是待价而估的卖家也很为难,成本高只能售价高,卖不出去回不了款生意形同停滞。
“网店价格已上调完毕,柜台记事本这几天也会换新的。”苏州观前街一个门面颇壮观的玉雕工作室老板8月中旬对《华夏时报》记者说这话时,行内正流传一份新疆和田地区玉石“最严禁挖”的通知。
这份没有红头和印章的通知,在玉石界迅速蔓延,有的津津乐道,更多的则是忧心忡忡,因为伴随禁挖的都是和田玉价格的新一轮上涨。记者采访了新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田政府部门、挖玉人和北京、苏州、河南的多位玉商,均未找到通知的官方出处,但似乎也鲜有人认为禁挖是空穴来风,因为在屡次禁挖后和田的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仍然堪忧,矿产保护势必会更严。
禁挖,然后原石涨价,简单逻辑背后或许事实并不简单。乱世黄金盛世玉,但在当前经济持续不景气大背景下,市场是真繁荣还是资金在借机炒作?
禁挖风波
7月底8月初,苏州连续被40度高温炙烤之际,一则迅速流传起来的通知让玉石界沸腾了。
“重要通知:和田地区所有矿区全部停挖,时间一个月至三个月。”不是红头文件,没有出处,在相关部门官方网站找不到原件。但正是这样一句话,却几乎刷屏了和田玉全产业链甚至整个收藏界,转发时还有图有真相,配发了和田玉龙喀什河河床停止采挖的照片,有的还给出了原因,如和田玉管理局即将成立,这是要先行整顿。
如果3个月的禁挖属实,按照季节推算,3个月后玉龙喀什河河道已冰封,更不能进出昆仑山,再次开动机器只能到明年春季之后了。难怪业界惊呼这是“最严禁挖令”。
记者在第一时间,向和田于集散地苏州十全街上的多位玉商老板打听消息源,他们均称“目前没看到新疆的正式文件”。其实最敏感的正是这些玉商们,这直接决定了原料价格和成品的成本,他们几乎是在听到这一消息之后立即把长途打到了和田的阿达西或者正在新疆收料的同行那里,结果仍无法获知官方消息。
当时正在和田收料的苏州玉雕名家唐奇伟接到了和田玉爱好者联盟的电话询问禁挖情况,他在电话里明确称:“禁挖了,目的是为了整治。”
老林在知道这个通知两周后飞到了和田,他原本就抱着侥幸,卡里准备了充足的款项,在和当地朋友一翻交谈后心就凉了半截,都在说这里那里不让挖了,但都只是口口相传。老林亲自到因常出红皮顶级玉料、玉商活跃的玛丽艳矿区查看,往年机器轰鸣的矿区,如今静悄悄的机器难寻。
在和田玉石巴扎往苏州、上海倒腾籽玉十多年的小巴郎阿昆告诉记者:“往年每次政府禁挖,都会有正式文件,至少一些采挖大户都会看到,也会有人专门召集传话。”
“不清楚你说的这个通知,政府如果下通知,不会只这么一句话,会有明确指向和相应措施”。和田地区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矿山管理的一个科室负责人8月上旬电话里对记者说。不过他强调,对和田地区矿产资源的保护肯定会更严,相关的规定也会陆续出台。北京国土资源部一位要求匿名的官员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让记者关注一个信息:环境破坏严重地区难免会引起环保督查的注意,眼下的环保风暴正席卷全国。
事实上,和田地区矿产此前几次禁挖都与滥采滥挖破坏资源和环境有关。
2006年的时候,河床上同时有上百万人在挖玉,3000多台机器轰鸣,河床不堪负重。2007年10月,国土资源部下发新疆和田玉禁采令,大型机械全部从河床中撤出,和田市政府为了治理玉石滥采乱挖现象,甚至派出直升机进行巡视。但即便是如此大规模的行动,也仅让河床上大型机械的轰鸣声消失了两三年。2011年8月,政府再次下令对和田玉源头玉龙喀什河禁止采挖,连人力采玉也一律禁止开采。而最近的一次大型禁采令出现在2014年。
禁挖几乎成了常态,偷采却屡紧不止,千疮百孔的河床早已给生态恶化埋下了伏笔。
“纠结这一次是不是禁挖真的没有意义,不是这一次,下次也不远了。”上述玉雕工作室老板已开始应对市场接下来的变化了。
疯涨的逻辑
市场的变化来得异常凶猛。
小宋在上海的玉石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一般去苏州买原料,带回上海找名家工作室加工。记者在他的朋友圈看到,最近几个月的标价,即便是仅10克左右的小件也动辄数万元。
“年初这样一块玉市场价2万合适,现在3万多很好出,不急用钱就准备4万起。”小宋拿着一块名家工作室的作品对记者说。据他介绍,近半年来,不少像他这样的玉商都把心理价上调了几成。
涨价的逻辑非常简单,面粉影响面包。矿区禁挖风声越来越紧,原料势必减少,价格自然上涨,原材料成本高了,不得不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艾麦尔在和田洛浦县境内承包了10余个矿点,有上百台机器、数百个工人为其挖玉,在业内他已拥有了江湖地位,流传在全国很多市场的玉石就出自他手。不过,这段时间,他的生意并不轻松,即便没有禁挖,从河床挖出来的玉也越来越少了。谈到收成情况,他习惯先以“很难,很难”开头,有时一天挖不出一块精品,运气好了有几块。但他机器开动一天的油钱就有20万,这还不算工费。
记者多年跟踪和田玉市场发现,最近不到一年时间内,原石价格就经历了两轮大涨。第一轮始自2016年10月,彼时正值和田玉市场年度旺季,短短3个月过后,中高端原石普遍涨价近50%;仅仅平静了四五个月,今年夏天的第二轮涨价潮就来了,如今相比一年前的价格,高端玉料价格保守估计翻了一倍,精品玉料“克万”价已不鲜见。
两轮涨价背后都隐现禁挖的影子,熟知财经知识的小宋在去年底时甚至还从更大角度去预估市场:人民币正连续贬值,房地产投资退烧,财富增值保值需要新的出路。殊不知,到今年人民币转头大幅升值了,和田玉原石反而继续大涨,小宋此时似乎又有了新的理由,比如在和田的一手原石需现场拍卖,各地蜂拥而来的玉商在第一个环节就你争我抢地把价格台上去了。
理由可以不停修正,此起彼伏的个案同样在刺激市场敏感的神经。
2016年10月底,两个阿达西带着一块和田玉天地皮原石来到上海,据说这颗27克的“鸽子蛋”最终被藏家以120万收入囊中。故事难辩真假,但因其符合大的收藏背景,市场在此刺激下急聚升温。相比之下,今年7月一颗24克红皮小籽卖出了23万就不值一提了。而最新的两个流传的消息是:一块1565克的精品籽料在西泠拍出了980万的高价,一块52克黄皮原石被人12.8万买走了……
让老林心更凉的是他在逛了几个巴扎之后,往日熙熙攘攘巴扎上不但摊位少、人流少,和田玉原石更少。反复挑选的几块刷卡时才真正感到了心疼。
虽说黄金有价玉无价,若真的这般成交,市场也是疯了。问题是,市场真的疯了吗?
炒作的野心
玉价涨了,玉商却很难高兴起来。哪怕他们每一次都趁势狂欢,乐见其成,狂欢过后其实是难以逾越的现实。
老林和小宋的生意性质相似,他在高碑店有一个10多人的工作室,买籽玉原石加工后的成品流向北京古玩城、亮马桥古玩城的店铺待价而沽,他自己在北京爱家收藏还有个小店面。
“目前的收藏品消费并没那么火爆,整个市场受经济环境影响也属于低迷恢复期,绝大多数成品不敢涨价,有的甚至害怕原料涨得太块赶紧回款进货还得进行甩卖。反而是人工越来越贵,稍有名气的工作室加工费都是克价100元起,再加上原料成本,中档成品克价很多只能过千了。”老林一句话道出了这个市场的七寸。据他分析,和田玉市场从2012年和经济周期同步逐渐回落,2016年下半年显出见底苗头,目前的原料大涨更多是报复性拉抬的意思。
记者调查发现,消费升级的确正在到来,身边人戴个手串配个玉件的也越来越多,但此类消费多是小白级倾向装饰,选择的玉件也是几百几千的低端产品,而此类原料在高端原石最疯狂的时候也波澜不惊,因为量实在太大了;中端玉石少量在真消费者手里,更多则流通在各级商家层面;高端玉石需要有大资金的藏家,目前却出现了冰火现象,一部分人拿着钱兴冲冲杀入,另一部分老藏家则受实体经济拖累在急于变现,哪怕是忠诚的铁粉有的也不得不换成银子了。记者走访北京、苏州和田玉市场看到,商场里店员多过顾客比比皆是,而在一些担保、融资机构,抵押物里也时常出现收藏品的标签。
苏州十全街的多个玉商老板表示,10年前,工作室一年投入原料的钱在100万内;近两年,一个年流水过千万的工作室买原料很多都是500万起;原石再这么涨,一年千万都打不住,生意根本没法做。一个省级玉雕大师和记者喝茶时甚至透露,再没办法就去看看南红的生意。因为按工艺进阶需求,应该专注精品,但迎合市场消费需求的话又要加工普品,两相纠结下来,实难判定方向。
“越是在这个市场久的人越明白,所谓的天价成交更多是个噱头,是营销的手段。当个兴奋点可以,当日常的生意就拔苗助长了。”老林点了颗烟,语气意味深长。
这并不难理解。记者收集每次的天价成交资料发现,要么买家卖家模糊不清,要么成交的原石极具个性化,难以复制。在朋友圈流传的现场成交图片,则多是一块原石下压着一堆人民币,视觉冲击强烈,摆拍的真实意图也更明显。
上述玉雕工作室老板这样解释:天价成交出现时基本都认为不合理,但把高价摆在那里还是有标杆意义,过一段时间发现涨上去的价逐渐被接受了,没落下来,炒作的野心就达到了。这就像股票市场,尽管有数百亿的资金沉淀在和田玉市场,但控盘却很难,制造热门案例如同抬轿龙头股。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和田玉终端市场在经历了长达5年之久的回调后,从2016年下半年起的确回暖明显:低端产品量大工差仍然廉价,但销量有起色;中端产品占据市场主流,因工艺多出自有名气的工作室,价格近一年上浮30%很正常;几十万以上的高端市场表现得并不均匀,热炒的会打滚上翻,冷落的则相对平稳,好在价格在整个市场回调时也仍然坚挺。
“你可理解成很多是有价无市。”和记者喝茶的玉雕大师表示,眼下国泰民安,大消费升级是必然,盛世藏玉更是传统,和田玉因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国人普遍的价值认同,市场肯定会越来越繁荣,但这需要一个过程,经济规律摇摆需要过程,藏富于民也需要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在他看来,这个市场还在逐步修复,并没有疯,疯狂的是一些炒作个案和浮躁的业内氛围。“若真的禁挖,反而是好事,让越来越少的原料有序开采应用。”他在考察了一翻南红市场后显得相当理性:不可再生的玉矿储量越来越少是现实,精品价格走高是必然,只是目前市场还没那么繁荣;炒作终会平息,现在最需要的是这个市场褪去浮躁的冷静。
假作真时真亦假。和田玉流传了7000年,发展到目前,市场还只能算个初级级别。就在刚刚,第54届缅甸公盘落幕,翡翠原料价格再次上涨30%。翡翠市场相对成熟得多,和田玉市场资源充分保护、管理制度完善之后或会步翡翠市场后尘。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