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上的战狼英雄这么火,八十年前的真英雄更不应被淡忘

2017年08月14日 18:28:22 | 来源:深度军事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老周

  摘要:暑期档上映的《战狼2》票房已破36亿,创造了中国国产电影票房的最新记录,在国人为银幕上“兰博”式的英雄点赞叫好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记得历史上那些为了国家浴血奋战而献出生命的真正英雄。今天是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八十周年的纪念日,在这场大会战中,有25万中国军人为国家和民族献出了生命和鲜血,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图1:淞沪会战中的中国军队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这是抗战初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即便在整个抗战期间,淞沪会战的规模也是仅次于武汉会战和豫湘桂会战,但是武汉会战和豫湘桂会战的战场范围较大,而淞沪会战的战场范围就是在上海这个弹丸之地,因此参战部队的密度和战役激烈的程度,都堪称抗战历次大战役之最。

  淞沪会战历时九十天,中国军队先后投入了约75万人,伤亡高达25万人之众,伤亡之惨重,战况之惨烈,都是抗战史上所罕见。日军投入了约25万兵力,伤亡约4万人。不要小看这一兵力对比和伤亡,在抗战中通常中国军队和日军作战兵力对比都要在10:1以上,而整个抗战中,双方伤亡交换比更是高达8:1.因此淞沪会战的战绩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其中投入淞沪战场的中央军部队达到17个师,占中央军总共30个师的56%,扣除在华北地区第一战区、第二战区的8个师,可以说中央军在淞沪战场几乎已经是倾囊而出了。参战炮兵有中国当时仅有的最先进的两个德制150毫米榴弹炮团中的第10炮兵团,还有仅有的一个装甲兵团战车营的2个战车连。

  图2:一辆没有任何步兵掩护的中国军队的坦克正单车冲向日军,诠释了什么是慷慨赴死

  从9月以后赶赴淞沪战场的就绝大多数都是杂牌部队了——有人觉得杂牌似乎是贬义,但这只是一个和中央嫡系相对应的习惯性俗称,并没有任何不敬——包括了湘军、川军、桂军、粤军、黔军、东北军、西北军以及五省联军、皖军、浙军、赣军、鄂军旧部在内的各派系部队,其中川军8个师又2个旅,湘军7个师又4个旅,桂军6个师,东北军6个师,粤军5个师又1个旅,黔军2个师又1个旅,西北军2个师……杂牌军几乎占到了淞沪会战参战部队78个师的半壁江山。在当时中国所有的地方派系中,除了晋绥军因为华北战场战事紧张而无法抽调出部队,滇军因为路途太远等到赶到上海时战役已经结束而未能赶上参战,几乎全都参加了淞沪会战,这在以前几乎是不能想象的。如此众多的派系,完全摒弃了个人和小团体的私利,为了共赴国难抗日御侮的共同目标而来到了同一个战场。

图3:开赴淞沪战场的中国军队,当他们踏上战场起,生命可能就是以分钟计算

  在淞沪战场上,杂牌部队尽管装备、训练参差不齐,但总体而言,表现还是可圈可点,并不输给中央军。不过在战术上,由于杂牌部队之前参加的基本都是低烈度战争,能有几门山炮开上三五炮就已经是很了不得的火力支援了,如今面对日军如此猛烈的炮火,而且还是飞机、军舰舰炮和坦克协同的立体化作战,有不少官兵甚至连飞机、坦克也从未见过,有的则是还是沿用过去内战时的落后战术,自然非常不适应,也因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即便火力相差如此悬殊,却依然用血肉之躯和日军的优势装备殊死相搏。

  很多部队乘轮船、火车、汽车,甚至徒步,从全国各地一路走了上千里,赶到淞沪参战。面对日军海陆空协同的优势火力,中国军队只能以血肉之躯与之浴血搏杀。尽管被动防御的战术饱受诟病,但是在作战中中国军人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和视死如归的精神,用惊天地泣鬼神来形容也毫不为过。一个8000人的师一般最多只能在阵地上坚守五六天,就要撤下战线,因为基本上伤亡就已经超过了一半,再没有力量坚守了。

  对于在这片战场上浴血鏖战的将士们,最真实的评价无疑就是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从上海撤退的声明中所说:“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

图4:一名正向日军投掷手榴弹的中国士兵

  尽管这段话已经无从查证到底出自何人之手,但是这段话所描述的情形并没有丝毫的夸大,完全就是以直白素描的文风记录下这些忠勇将士的事迹。每次读到这段文字,都会为之所感动,这并不是文字有多感人,而是知道这段文字的每个字都是那些抗战将士的真实写照。

  牺牲在淞沪战场上的中国军人,很多人连名字也没有留下,甚至连像片都没一张,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国家。

  下面是14位在淞沪会战中殉国的将领,即便是这样的高级将领,恐怕很多人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

  1、黄梅兴,广东平远人,黄埔一期,88师264旅少将旅长,1937年8月14日殉国,时年40岁。

  2、蔡炳炎,安徽合肥人,黄埔一期,第18军67师201旅少将旅长,1937年8月26日殉国,时年35岁。

  3、路景荣,江苏武进人,黄埔四期,98师少将参谋长兼583团团长,1937年9月10日殉国,时年35岁。

  4、杨杰,河北容城人,黄埔四期,第1军第1师第1旅少将副旅长,1937年10月11日殉国,时年41岁。

  5、庞汉祯,广西靖县人,第7军第170师第510旅少将旅长,1937年10月23日殉国,时年38岁。

  6、秦霖,广西桂林人,第7军第171师第511旅少将旅长,1937年10月23日殉国,时年37岁。

  7、官惠民,广东曲江人,第4军第90师第270旅少将旅长,1937年10月28日殉国,时年36岁。

  8、李伯蛟,湖南邵阳人,第28军第63师第187旅少将旅长,1937年11月5日殉国,时年38岁。

  9、刘启文,河南南阳人,第67军第108师第322旅少将旅长,1937年11月8日殉国,时年39岁。

  10、吴桐岗,辽宁沈阳人,第67军少将参谋长,1937年11月8日殉国,时年39岁。

  11、吴克仁,黑龙江安宁人,第67军中将军长,1937年11月9日殉国,时年43岁。

  12、邓玉琢,辽宁安东人,第67军第107师少将参谋长,1937年11月9日殉国,时年39岁。

  13、朱之荣,河北东光人,第67军第107师第321旅少将旅长,1937年11月10日殉国,时年40岁。

  14、吴继光,安徽嘉山人,黄埔二期,第74军第58师第174旅少将旅长,1937年11月11日殉国,时年34岁。

  图5:在抗战中殉国的200位将领照片墙

  当你在为银幕上的英雄喝彩点赞,为着一句口号一个假道具而热血沸腾,请别忘记,在八十年前,曾经有过这样一批军人,为了国家存亡而浴血奋战,他们并没有高高举起旗帜,但他们就是旗帜,他们才是真实的英雄,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让我们为他们感动,怀念……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