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舆论场,需要瘦身了|记者手记

2017年06月09日 09:53:27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毛俊

  (作者毛俊,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翻开这几天的新闻报道,不出意外,考场外漂亮的旗袍妈妈,成为了新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本以为是些陈词滥调例行公事的花边报道,却没想到这些“风景”的寓意也有了升级的版本:旗袍不仅意味着旗开得胜,高高的旗袍分叉还能解读为高分;还有那些抱着宠物犬送考的家长,并不是为了增进温馨,狗谐音英文单词go,表明自己的孩子一定能go go go向前冲。我不知道最初穿旗袍和带着小狗来送考的家长是否如此打算,但我却是真的很佩服某些人强大的联想能力和“新闻”敏感性。

  小时候,妈妈送考时煮两个鸡蛋寓意圆圆满满;而今一些学校专门设立了心理咨询师,引导孩子乐观积极释放压力。为了在一锤子买卖的高考中有个好心态,这么做都是人之常情。对于穿着旗袍的妈妈和怀抱小狗的爸爸,我从不认为有什么不对的,但如果在新闻报道中这成为一股持续的、还能不断翻新花样进行解读的“风景”,我真的觉得,高考舆论场需要来一次瘦身了。

  高考恢复四十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录取率也有了巨大的提升,但高考的新闻敏感程度却不降反升,这就是高考舆论场臃肿和病态的最直接体现。水涨船高的备考钟点房、高考营养餐……已经过时,围观旗袍、抱狗送考翻新寓意是时下最流行的爆点。这些新闻牵强且无营养,但维护高考、让位高考、祝福高考,似乎成为了一些人眼中的政治正确:孩子苦了十几年就为了这两天啊,让着他们有什么不可以的啊,祝福一下子不行吗?这样的心态下,花一年的时间为旗袍整出点新的说辞,只能算小意思。

  然而,真的有那么多家长敏感甚至“迷信”吗?我在两天的采访中,考点外还真的没看见几个旗袍妈妈,绝大部分家长就是拿着一瓶水,在路边安安静静地等待。经历过高考的学生都会知道,现实中的高考,远没有舆论中的高考那样,满是鸡血和鸡毛。它就是一场很重要的考试,仅此而已。

  为高考舆论场瘦身,应该正确认识高考和它的重要性。有人曾调侃,人们之所以那么关注高考作文题目,是因为大部分人看不懂数学英语的试卷。其实,很多新闻报道也是如此,考试花边比起考试本身简直就是肥皂剧,每到六月集中爆发都成了一种规律。另外,高考是很关键,但远不是考生的全部,每一个新闻人都应该在这个舆论场中,先找准方向,而非一味推波助澜。没有一场考试是能定终身的,至少考完了后报学校选专业的重要性就丝毫不亚于考试本身,把过多的关注点都集中于考试的花边衍生产物上,不仅是人为制造麻烦,还“偏了科”,会忽视太多需要认真对待的人生节点。

  高考的重要性,扔进只顾“花边好看”的舆论圈,这个化学反应的结果就是高考舆论场里的臃肿和畸形。在这里,太容易充斥着激动的家长和各种看似美好实则牵强的祝愿,似乎报道中没看见旗袍妈妈和护考交警就不是高考似的,但是,这种高考的感觉是谁的感觉?是考生的、老师的吗?是家长的吗?还是媒体自行营造的?这种感觉有存在的意义吗?

  高考有会做的、不会做的题目,有送考和监考的老师,还有操心和很操心的家长。他们穿不穿旗袍、抱不抱狗狗,都不重要。对大多数考生而言,高考是一种成长,这是他们离开父母走向大学的最后一步。高考给人们的感觉可以是温馨的,激烈的,辛苦的,仪式性的,但肯定不该是牵强的、无营养的。作为一名媒体人,在我心中,高考的报道和高考一样神圣,我想给走了形的高考舆论瘦瘦身,也是为了高考好。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