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石板铺成的千年古镇,它的底蕴无法复制!

2017年04月17日 17:31:30 | 来源:掌上海门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海门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历史古城余东,古称余庆,又名凤城,它是一座有1300多年文字记载的历史古镇。始于唐代,兴于北宋,盛于明清,基于煮海为盐而逐步发展而形成的。

  清末民初,由于海岸东移,盐业淡出,许多余东人撤灶务农。但至解放前,余东一直作为通东地区(南通市东部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03年,张謇在余东盐河桥东建办了通东惟一的高等小学南通县立第九高等小学。1928年,通东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在余东小学成立。1948年5月,余东胜利解放,成为海门地区唯一通过武装斗争取得解放的乡镇。

  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变化,余东仍能保持明清时期余东城“中轴对称,城河相拥”的基本格局。

  余东,从古至今,人们还一直称它为"凤城"。除民间传说有凤凰落过余东城外,还因整个余东的地形,貌似如生的凤凰。

  传说在太空凌霄殿上有一只凤凰,久居天空感到寂寞,有一回趁看守神童打磕睡的时候偷偷地逃出南天门,飞降凡间。它来到海门,见余东是个好地方,就安居在那里。由于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因此人们又把余东称为"凤城"。

  余东古镇中轴线解放路最北的尽头是一座古桥——泰安桥,又名北高桥、百灵桥,建于明嘉靖24年(1545年),全长23米,宽3.3米,桥头和桥上各立四根立柱,上面雄踞着石狮,今天的石狮已经残破不全。

  泰安桥桥面已经凹凸不平

  古城原有的基本框架依旧,古代的街巷肌理基本保存完整,由2146块石板铺成的南北长街(兼下水道、藏兵洞),共876米长

  由2146块石板铺成的长街是古镇最大的特色

  城中路与解放路路口

  正在石板路上嬉戏的孩子

  街巷两侧当年的商铺旧宅多数仍在

  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北仁寿药店

  沿街的民居

  青砖砌成的墙面

  民居,这里的住户对观音很虔诚,家家户户都供奉着

  一户废弃的厨房

  老街上保留着一些名人名剧,有明武进士故居、范氏宅院、江村故居、郭家银楼、郭家宅院、张氏私塾、大夫第宅院、王家宅院、震丰恒布庄、江家客栈等,这是江村故居。

  江村(1917~1944) 中国话剧演员。原名江蕴鍴。1938年毕业于国立戏剧学校,后加入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曾在成都参加演出《雷雨》、《日出》等剧,还为电台导演《黄金时代》。回重庆后参加演出《阿Q正传》,又在中央电影摄影场参加拍摄《中华儿女》一片。此后转到中国电影制片厂入中国万岁剧团,参加演出《太平天国》《夜上海》、《雾重庆》《虎符》等话剧。

  1941年秋,他应邀参加中央青年剧社《北京人》的首演,饰曾文清,同张瑞芳、赵韫如、沈扬等合作,成为当时享有盛誉的演出,得到周恩来同志数十年的推崇。

  江村故居

  震丰恒布庄,又名姚氏布庄,建于清末民初,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曾作为北伐军的驻地,抗战时期,曾是伪南通第十一区公所、镇公所。

  远看震丰恒布庄,在老街上鹤立鸡群,近观,却已是风雨飘摇、摇摇欲坠的样子。

  南楼西街口的郭利茂银楼,建于清嘉庆年,集商用、加工为一体,是当地辉煌一时的标志性建筑,今天看起来依然十分漂亮。

  老街最南端的南门遗址正在复建南门,余东四个城门建于明代(1371年),除了南门,其余三座城门均毁于战火,最可惜的是南门,在1970年,被作为封建主义遗物而拆毁。

  被废弃的有着很深文革印迹的余东剧场。

  这个家伙在拍什么...

  一个老人推着自行车路过南门遗址工地,边走边朝工地内张望,也许1970年前南门的景象又浮现在他的脑海中。用不了多久,南门将重新竖立起来,随后,其它三座城门也将复建起来。只是内在的底蕴永远无法复制。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