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社区居民王祖申收藏的选民证。
本报记者 高小花 王嘉言 摄影 张健
从1953年第一届人大选举,到2012年的上一届人大选举,金阊街道白莲社区居民徐继仁珍藏着14张选民证,时间跨度近一个甲子,空间跨度从黑龙江集贤县到苏州市原金阊区。这些选民证见证了六十年的民主发展历程,也记载着老人横跨大江南北的生涯。姑苏区各社区人大换届选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昨天,徐继仁将自己珍藏的这些选民证展示出来。
今年84岁的徐继仁老人籍贯苏州,出生在上海。1951年7月,17岁的他和同学一行五人赶往东北,支援矿山建设。1953年,徐继仁拿到他人生中的第一张选民证,这也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选民证之一。老人珍藏的这张选民证纸张已经发黄,红色的印章淡得几乎模糊不清。“这是民主的象征,所以我就将这张选民证珍藏起来,一直到现在。”
从1553年到2012年,从黑龙江集贤县到辽宁省阜新市、本溪市,再到苏州市金阊区,60多年来的每一张选民证都被徐继仁珍藏着。人“大换届选举是大事,这些选民证时间跨度近60年,空间跨度也是从北到南,这些宝贝不仅见证了中国民主发展的进程,也记录着我横跨大江南北的一生经历。”徐继仁说,这些选民证他还会一直珍藏着,以后将作为传家宝传给自己的下一代。
桃花坞街道学士社区居民王祖申也是选民证的“收藏专家”。已经86岁高龄的王祖申自1953年23岁第一次参加苏州市中区选举后,就养成了收藏选民证的习惯,至今已经收集了14张选民证。这14张选民证,串联”起老人大半生的记忆,“犹如一个个“脚印”,生动、清晰勾勒出中国基层民主的进程。
王祖申说,第一次选举让他毕生难忘,那是1953年12月8日,他时年23岁,“民主”一词,还是头一次听说。选举当天,他在单位组织下来到中区区政府大厅,看到墙上张贴着几位候选人的简介,然后仔细挨个儿看完,最后在选票上工工整整写下自己满意人选的名字。
这次选举在王祖申心中产生了不小的震荡,从此,选民证也被他宝贝似地珍藏起来。王祖申收藏的选民证中,有一张的纸质较差。王祖申解释,那是恰逢1961年困难时期,生活条件艰苦,因此选民证用纸也选用了黄草纸,所以,看上去和其他时期的选民证有些不一样。
如今,王祖申已是86岁高龄,仍每天坚持读报。他与爱人沈纬珏都是书画爱好者,走进他家,可见墙上到处挂着他俩的书画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结婚60周年,夫妻俩同时成为了捐遗志愿者。王祖申说:“人生智慧,幸福就是两个字,满足。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来自党的关怀。闲暇时,我都会把选民证拿出来翻一翻,和儿孙们讲讲当年的故事。”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