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感知苏州城的文化底蕴

2016年05月30日 15:15:57 | 来源:姑苏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书画专家在鉴定一幅古画

  昨天(5月29日)上午,细雨濛濛,穹窿山景区的孙武文化园内却是人声鼎沸,在这里举办的鉴宝活动邀请了四位曾多次在央视《寻宝》、《鉴宝》栏目中担任评委的专家,强大的鉴宝阵容对收藏爱好者来说非常难得,早上八点开始就有市民开始排队。一整天的活动中,领取号牌进场的市民多达上千人,保守估计藏品鉴定数量近两千件。

  早上九点活动开始了,此时排在海选舞台前的队伍已经转了几个弯,市民们抱着家中压箱底的宝贝等待着,有的把宝贝仔细包好揣在怀中,有的放在拖箱里小心的拖来,有的则是用防水布裹上由几个人一起扛着,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辨伪识真,知道家中藏品价值几许。来自西山的陈女士这次几乎是全家出动,带来了父亲二十多年里收藏的多尊佛像,其中最大的有半人高。“父亲年轻时就自己学木雕,很喜欢雕刻品,尤其是佛雕。常在全国各地收集,花了不少钱和精力。”在预选阶段,那尊最大的香樟木佛像被预选专家初判断为清代佛像,准备进入正式鉴定室进行详细鉴定。陈女士欣慰地对记者说:“想给父亲一个满意的结果,也是对他这么多年爱好的一种肯定。”

  昨天的活动里,书画瓷器玉器是收藏之大端。一对李姓兄弟拿着父亲传下来的一块玉站在玉器珠宝专家古方面前,“这是块老玉,初步判断是元代到明早期的。”古方观察后得出结论,他告诉兄弟俩,这块玉雕刻的是螭龙,元代的螭龙造型流行仿汉代式样,眼睛圆且外突、嘴短,而发展到明中后期,螭龙的眼睛就流行虾米状。不过,古方也说,虽是老玉,但应该来自民间而非皇室,和田玉的料并非上等,这点对市场估价会有影响。两兄弟听到专家的话后很开心,当即打电话给父亲报喜,哥哥李敏说:“值多少钱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家几代人传下来的宝贝得到了权威认可,这是让全家心情激荡的事情。这不是金钱可以代替的。”

  苏州人对文物古董的热情深深打动了在场专家。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担任保管部文物组组长、登编室主任的专家吕长生之前多次来苏州鉴宝,鉴定出不少宝贝,而昨天,正是他鉴定出了本次活动分量最重的作品,米芾真迹意外现身穹窿山鉴宝现场。“见微知著,苏州人对于收藏一直热度很高,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厚重文化底蕴。”吕长生说。

  米芾真迹意外现身鉴宝现场

  昨天,在穹窿山孙武文化园举办的鉴宝活动中,一位市民带来的书法作品经鉴定为米芾真迹,震惊现场,考证专家评价:“墨笔真迹神品,千年无价之宝”。该书法作品的主人称,它是偶尔间从家中柜子里被翻出来的,具体来历不得而知。

  昨天参加鉴宝活动的四位专家都是业内权威人士,其中为书画品类鉴定的是有着多年鉴定经验的中国收藏家协会咨询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吕长生。现场,吕长生拿到这幅作品后,立即举起放大镜仔细研究,之后他赞叹不已:“米芾写字很大气,有自己的笔锋特点,非常富有动感,很难模仿,你仔细看落款中的‘襄’字,太漂亮了。基本可以判定是他的真迹。”他告诉记者,米芾本人曾对自己的书法风格有过评价:“苏轼写字是描字,黄庭坚写字是画字,我自己写字是刷字。”吕长生说,这种“大笔刷子刷出来”的气势在这张条幅上反映得淋漓尽致。同时他介绍,根据落款内容,该作品写于丙戌冬月,即1106年,距今910年,而米芾于1107年去世,这是他去世前一年所作,而米芾当初为何要写这样的文字,目前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记者看到,这张条幅长约1.2米,宽约0.5米,全部内容为:“明月清风故人来 丙戌冬月 襄阳米芾”。虽然整个作品的纸质偏黄,墨色较淡,印章部分也有些模糊,但吕长生表示它保存得不错,上述原因是由于年代太过于久远。他尤其提到,作品上的字道能看出花花点点的纹路,这是因为墨迹经过近千年,已经有些脱落,所以露出了纸本来的纹路,“这种字道、墨印和纸质是后人没法模仿的。”

  吕长生说,米芾墨宝真迹目前存量极少,这幅作品非常珍贵。在他几十年的书画作品鉴定经历中,之前只有一次在香港,将齐白石的一幅画定义为“神品”,这次是第二次。他说,对于书画作品而言,精品、妙品已是极高的评价,而“用这些词都不能形容米芾真迹,只能用神品二字”。他告诉记者,墨写作品很难保留,所以宋代的墨宝极少,“宋代的拓片已是一级品,宋代的墨宝价值可想而知。”

  有意思的是,该书法条幅的主人最初并未意识到这幅作品的价值,是随意用废旧报纸裹着来参加鉴宝活动的,当专家鉴为米芾真迹时,他甚至有些不相信,反复向专家确认。吕长生说:“我对你说了三次了,这绝对是无价之宝。”之后,条幅主人将宝贝卷好、依然用报纸包裹起来,迅速离开鉴定现场,并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记者在网上查询后了解到,近年米芾真迹几次现身,估价都在数千万元以上。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