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娱评】 《东北偏北》:悬疑为壳的黑色幽默

2015年12月10日 14:36:43 | 来源:荔枝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耷子

  (作者耷子,“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影评人,执行制片,江苏省电影电视评论学会理事;本文系作者为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张秉坚执导的《东北偏北》,片名套用了希区柯克的经典之作《西北偏北》,两者唯一的共同点是:制造悬疑。若以犯罪悬疑片的标准来看,《东北偏北》可能是继《白日焰火》之后,完成度颇高的一部华语类型电影。但与《白日焰火》冷酷到底的黑色气质不同,《东北偏北》所走的路数,是大陆导演近年较少涉足的黑色幽默,这也造就了影片的独特性。

  在艺术界享有盛誉的张秉坚,为《东北偏北》夯筑了一种饱和至极的视觉氛围,如油画般绚丽的画面,完全不是我们想像中的东北山村景象。但也正是这种稍显夸张的色调,让影片的情节全面爆开之后,给人以更多的联想空间——这里的平静、美好,就是如此的不真实,潜伏在这里的“流氓”,成为每个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东北偏北》的故事发生在30多年前,那是中国人刚刚从十年“特殊时期”走出来。尽管在银幕上,我们很少见到标志性的时代符号,但当影片走向结尾时,你可以很容易明白这个故事的用意。

  《东北偏北》的悬疑构架,与弗里兹·朗拍摄于1931年的德国电影《M就是凶手》颇为相似,《M就是凶手》的终极疑团是“究竟是谁拐杀了孩子?”《东北偏北》的主叙事动力是——那个神出鬼没的入室强奸犯究竟是谁?《M就是凶手》的高潮来自于愤怒民众对凶手的公审,而本片的情节制高点,则来自于凶手的自我交代。尽管,两者的着眼点并不相同,但在真相被抽丝剥茧的过程中,张秉坚与弗里茨一样,都有效调动了群戏,令这个看起来只有“一步之遥”的案件,有了更复杂的格局——警察与老教授的关系、村民和警察的关系、被害人和作案者的关系、被冤枉者和村民的关系,都清晰而富有层次。

  当然,《东北偏北》并不是一部以强推理取胜的电影。精通医术、心思细密的老教授颇有女福尔摩斯的潜质,但导演并未着意制造推理风暴的快感,使得整部电影的叙事节奏不紧不慢,即便单凭脚印办案的“李脚印”、男人乔装女人诱敌都颇具喜感,但当凶手一次又一次成功逃脱之后,剧情的张力已然大幅削弱。所幸,后半段的翻转设置还算巧妙,重新拉回了这口气。《东北偏北》的结尾堪称一大亮点,那个“调皮”的戏中戏,曾被人解释为影片是为过审而做出的调整,但从效果来看,黑色幽默在那一刻得到了真正落实——罪犯在中国电影中是一定要被捉拿归案的,你要按《杀人回忆》来处理,那可是没拍完啊。

  与烧脑神片《心迷宫》相比,《东北偏北》显得四平八稳,在故事上缺少一种凌空翻飞的动力,这其实与电影的题材不无关系——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囿于道德与法理层面的价值定位,“顺奸”事件背后所隐藏的犯罪心理和悲苦人生,在电影中只能点到即止。当然,《东北偏北》依旧是一部极具特点和可看性的作品,这样的电影在中国大陆显然稀缺。至少,从《心迷宫》的忻钰坤到《东北偏北》的张秉坚,你很难想像,一个不靠明星就敢拍电影的导演,对故事该有多自信——这种自信,需要我们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最热情的鼓励。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我要说两句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