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西方媒体记者拍摄的伊拉克战场上的战地照片,一张伊拉克政府军使用两挺重机枪作战的图片引起了轻兵器爱好者的注意,远处的那挺机枪因其独特的枪口装置、导气活塞和镂空的枪托,一眼就能认出是前苏联的PKM通用机枪。
而前面这挺有着异常粗壮的枪管,挂着长长弹链的重机枪,却很罕见。这种有着著名的捷克式轻机枪风格枪械,是中国的67式通用机枪。
67式机枪一开始叫做“67式轻重两用机枪”,提出研制新型机枪的原因很简单,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营和步兵连装备的机枪以仿制苏联二战时期的53式/57式重机枪,以及58式连用机枪为主,这两种机枪的技术性能已经大大落后于同时期的美苏军队,尤其仿制苏联RP-46机枪的58式连用机枪,因为过于笨重而且不能更换枪管,解放军迫切需要新机枪取而代之。而且当时国内又没有一种完全国产的重机枪可以替代,为了进入七十年代以后避免又一次装备外国设计重机枪的尴尬情况,中国兵工行业提出研制一种新型的轻重两用机枪,用于装备步兵营机枪连和步兵连的机枪班。
1958年10月正值全国上下的大跃进运动,新型机枪的预研开始启动。1960年8月正式立项,代号为608工程,由北京工业学院、解放军军械研究所和几个兵工厂联合研制,1967年研制成功,被命名为7.62毫米通用机枪,简称“67式机枪”,这是新中国完全自主研制并大量装备军队的第一种机枪。
在67式的研制初期,由于工业基础薄弱,我国轻兵器行业只能生产仿制的苏式轻武器,没有任何研制机枪的技术基础。军队对新型机枪的方案也意见不一,当研究人员借鉴国外通用机枪采取的小握把+木质枪托的方案放在某些军队领导面前时,遭到这些领导的耻笑,他们认为重机枪只有像马克辛水冷机枪那样使用双手持握的D型握把,才是正宗的机枪,认为使用枪托的重机枪都是异端。于是设计人员把二战时德国MG39/42型通用机枪的样枪摆在领导面前,军队领导才改变了根深蒂固的偏见,使得新型机枪的方案得以落实。
因为毫无设计经验,67式机枪借鉴了很多外国优秀机枪的结构方案。例如德国马克沁机枪的弹链供弹机构,捷克ZB-26机枪的枪栓和枪机结构,苏联DPM机枪的发射机构,RPD机枪的气体控制器。另外还采用了苏联SG-43机枪的枪管固定方式。.总之是个大杂烩式的设计。
67式机枪装备部队后,暴露出大量问题,在生产中也发现各种故障也层出不穷,例如卡壳卡弹空膛发射,存在枪机破损、枪机框破裂、抛壳口部断裂、活塞连接槽开裂、拉壳钩断裂、退壳挺断裂、活塞寿命不足等故障。
67式机枪在部队使用中发现环境使用能力极差,在正常环境下的严重卡壳等停发故障率达到了千分之一,而仿苏式57式机枪只有千分之零点五以下。如果在有风沙的恶劣环境中,可靠性直线下降,甚至连续发射数百发子弹后就会卡壳,经常导致膛内枪弹自燃形成危险的膛外炸故障。
很多轻武器领域的专家都将67式机枪评价为上世纪最差的通用机枪之一。甚至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很多部队紧急撤编了不可靠的67式机枪,重新恢复老式53式和57式机枪。
在1967年定型后,由于文革的影响,67式机枪没能进行大批量生产。1970年总参决定使用67式机枪替代当时部队装备的53式和57式重机枪,以及58式连用机枪。1971年生产了204挺67式机枪下发部队试用,普遍反映精度差、顶弹故障多。至1974年生产了约3万挺后停产。
经过改进,在1977年推出67-1式重机枪,提高了精度,增强了可靠性,因为该机枪在我军的步兵营总是以重机枪状态使用,所以不再称为轻重两用机枪,统称重机枪。
67式机枪在八十年代初期进行了第二次改型研制,定型为67-2式通用机枪。加粗了枪管,两脚架改为可拆卸式,提枪手柄为可升降式,三脚架与枪身结合更加稳固,重机枪状态下精度超过苏联PKM机枪,除了供中国军队使用外,还曾向越南、刚果、赞比亚等国出口。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后,没有生产能力但是很有钱的伊朗和伊拉克各自向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大肆购买武器,连轻武器也完全依靠进口,甚至在机枪领域购买了许多奇葩罕见的型号,例如伊朗向朝鲜购买了大量外形独特的73式机枪。
而饥不择食的伊拉克则向中国采购了上万挺67-2型机枪,这些机枪一直使用到现在,在新的伊拉克政府军中仍有大量装备,67式机枪还甚至出口到北约国家土耳其,在土耳其边防部队中装备,与土耳其仿制的中国107毫米火箭炮共同作战。
我要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