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守一
(作者守一,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一起涉及“饭圈”的诈骗案,引起了多方关注。当事人王某通过打造“饭圈大粉”的人设,不到一年的时间,竟骗取了其他“小粉丝”高达350多万元。
从她对法院的交代来看,这起骗局的流程并不复杂。王某本身是韩国某艺人团体的粉丝,因为舍得花钱,所以能获得一些和艺人互动的机会。她把这些互动照片和视频发布在一些社群以及社交账号上,在粉丝群体中渐渐塑造起了“大粉”的人设。
有了这样的人设之后,她就开始在粉丝群、社交账号上售卖艺人演唱会门票、专辑及周边产品,并且价格比官方价格要低上很多。但其中很多是通过“高买低卖”的手段,也就是她自己花高价买下,然后再低价卖给小粉丝。这种“赔本买卖”,进一步树立她有关系、有门路的威望,然后她就开始收割。从粉丝那里圈了大笔钱财,承诺帮买的东西却无法兑现。这种骗局暴露,其实只是迟早的问题。
为什么如此简单的骗术,能够让极为广泛的粉丝群体中招?对饭圈生态较为熟悉的,恐怕也不会觉得意外。饭圈虽然表面上是喜欢某个艺人的粉丝集合,但实际上内部是存在着信息差、利益差的复杂生态。大粉因为舍得花钱,愿意积极参与艺人的各项活动,所以能够获得更多关于艺人的信息。而在其他小粉丝眼中,大粉所获得的那些资源、信息,也是极有价值的,甚至很多小粉丝愿意付费去交换。
王某之所以能轻易获得众多小粉丝的信任,让他们愿意先付钱,就是因为这是饭圈当中的常态。在饭圈中,明星的一举一动、艺人相关的任何物料,都有可能被商品化,而这类特殊商品的变现,就是按照从艺人到大粉再到小粉的链条层层实现的。王某并不是创造了什么新的骗术,她只是利用了饭圈生态去行骗。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粉丝们多少存在盲目追星的心态,愿意为一些来源不明的周边付费,这个骗局无法得逞;如果不是饭圈内部相信“大粉”有各种特权,艺人相关的各种商品在饭圈内的流通可以不透明、不规范,这个骗局也无法得逞。
过去谈及饭圈问题,人们关注更多的是极端追星可能导致过激言行,比如人身攻击、造谣诽谤等网络暴力。这次的案例则是提醒,饭圈也给行骗制造了适宜的土壤。饭圈内部交易的信息不透明、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纵然没有王某这样的“大粉”骗子,小粉丝也有可能被骗花很多的冤枉钱。甚至可以说,饭圈这个群体能够成立,很多时候离不开众多小粉丝花钱“供养”。
王某被追究法律责任是她咎由自取,可是在个人的贪欲之外,饭圈的这种生态也很值得反思。将饭圈内部的各种混乱暴露出来,让粉丝们看到可能存在的诈骗陷阱,进而提高警惕意识,这对生态本身也是一种净化。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