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季宝干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征程上,只有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和形成机制,向新而行、以新提质,才能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场景,科学有效、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催生新模式、新产业和新动能,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和前沿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如何把握好“因地制宜”?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是“知全局知己”,也就是要牢牢把握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因地制宜寻找通往高质量发展的跃升赛道。当前,各地深刻领会“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要求,围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重点,突出“因地制宜”这一重大原则,坚持创新引领,加强产创融合,推动产业提质,加快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以争先姿态激发实干状态,奋力推动“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破题起势,努力实现蝶变升华、开拓发展新局。今年上半年,我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39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2.7个百分点。以新提质,定能不断开辟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拓展新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加强对未来产业的布局,以期赢得未来发展先机、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是当前发展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各地区各部门紧紧牢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提早谋划、科学布局、统筹兼顾,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紧抓有利时机、用好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上海闵行区马桥镇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的人形机器人智能柔性关节生产,到江苏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助力传统产业向高端跃进、向智能提速、向绿色发展;从贵州强调抢抓人工智能“风口”壮大数字经济,深入实施六大重大科技战略行动,到北京聚力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开辟量子、生命科学、6G等新领域新赛道……向新而行,以新提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激荡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让中国式现代化的图景更新更美。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保持定力、先立后破,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坚持实事求是,把握轻重缓急,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这是“因地制宜”的题中应有之义。新质生产力作为引领时代发展的强劲引擎,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竞争力和持久动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未来可期。(季宝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