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入医保,让听障人士“心声”变“新声”|青年说

2024年10月17日 16:48:27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据报道,截至目前,已经有上海、江苏、浙江等10多个省份陆续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最高支持标准可达45万元。江西从去年9月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以来,已有170多名患者接受了治疗。

“人工耳蜗”是一种人工电子装置,由植入体和言语处理器构成,可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人工耳蜗”不同于“助听器”,一般的“助听器”往往是对输入的声音信号进行放大处理,输出仍然是声音信号,适用于那些听力不同程度受损但尚有残余听力的人群;而“人工耳蜗”是专门针对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也就是几乎没有任何残余听力的人群,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听力干预手段之一。

一直以来,我国的“人工耳蜗”都面临着市场规模小、价格高等痛点,动辄二三十万的医疗费用,让很多听障家庭望而却步。据统计,我国大约有2780万的听力残疾人群,但真正植入“人工耳蜗”的比例较低,每年植入数量仅为5万例左右。

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这项医保政策保得切实,保得关键。一方面,通过报销大部分“人工耳蜗”的治疗费用,减轻听障人士家庭的经济负担,符合条件的低保家庭甚至可以享受到90%的报销比例;另一方面,提高了“人工耳蜗”的可及性,让“人工耳蜗”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与应用成为可能。

应当指出的是,该项政策更有利于听障儿童。有关专家称,人工耳蜗越早植入,听力康复效果越好。3岁以内是听觉中枢发育的黄金期,倘若听觉中枢长期不能接受声音信号的刺激,则会出现萎缩和功能退化。该项医保政策的推进,让更多的听障儿童能够及时接受治疗,有助于他们提高甚至恢复听力,尽早享受和同龄人一样的语言环境,破除后期和社会沟通的障碍,给予听障家庭新的希望。

除此以外,国家医保局还在不断推进“人工耳蜗”纳入“集采”。“集采”指“集中采购”,通常指多个医疗机构或政府通过统一的采购平台,对临床所需的药品进行集中议价、采购,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率等目的。将“人工耳蜗”纳入“集采”,意味着“人工耳蜗”的价格将有机会实现大幅度下降,不仅可以进一步减少医保报销后的实际支出费用,也有望在全国范围内将“人工耳蜗”统一纳入医保,让广大听障人士得以“就近就医”。

政策要实实在在地落实到位。已经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的省份,应加大对新政策的宣传力度。既要利用新媒体对医保申请流程、报销标准等内容进行多渠道宣传,扩大信息覆盖面,也要让医院、社区等组织承担起及时告知当地听障人士与听障家庭的义务。同时,听力障碍的治疗往往不是一蹴而就,即使植入了“人工耳蜗”,也需要长时间地适应与恢复。因此,对于后续的治疗与复查等环节,也应当进行同等保障,确保这一政策真正惠及听障人群。

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人工耳蜗”纳入医保,让听障人士的“心声”变“新声”。近年来,越来越多类似的政策将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纳入保障,本质上反映了社会对特殊人群的高度重视与深切关怀。未来,我们期待更多针对特殊群体的政策落地,让“有碍”变“友爱”,营造更加和谐温暖的社会氛围。(重庆大学 陈静怡)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