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刘鑫
“希望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都积极行动起来,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基础。”在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强调“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当下,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丰收场景处处可见、幸福喜悦处处可感,亿万中华儿女正“麦”向乡村振兴美好未来。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无论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篇,还是秋分时节百姓互赠自制社肉、社饭、社糕、社果的习俗,亦或是钱松喦创作的《喜看稻菽千重浪》等描绘丰收场景的画作......千百年来,人们把对丰收的祈盼,写进诗句里、留在画作上、融入天南海北各具特色的习俗礼仪中。丰收节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推动设立的,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法定节日,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亿万农民群众的真挚情怀,也日益成为新时代“重农强农、尊农爱农”的生动象征,“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鲜活体现。作为社会记忆的载体、时代精神的投射,丰收节生动描绘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图景,激发出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
人民勤俭辛劳甚,累进丰收是逐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放眼广袤的神州大地,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米袋子”“菜篮子”产品供给能力稳步提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建设,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日益拓宽,农业现代化水平驶入“快车道”,亿万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更上一层楼,正阔步“麦”向乡村振兴美好未来。岁稔年丰令人欣喜,丰收答卷来之不易。今年以来,多地克服华西秋雨、冬季雨雪寒潮、春季病虫害、夏季干热风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抢农时、抓田管,落实落细各项粮食稳产措施,夏粮增产72.5亿斤,达到2995.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早稻总产量563.5亿斤,连续4年在560亿斤以上,总体保持稳定……沉甸甸的收获、金灿灿的粮食,承载着广大农民的辛勤和努力,凝结着“三农”战线上同志们的智慧与汗水,这是我们同庆丰收的底色和底气,也是礼赞奋斗、致敬农民的行动和体现。
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新征程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以“节”为媒,牢记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动摇,把更多优质特色产品、乡村美丽风光、优秀传统文化等推出去,把更多市场经济意识、适用技术模式、现代生产要素等引进来,定能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路子更宽、劲头更足、生活更好,勾勒一幅幅“农”墨重彩、风景宜人、奋进中国的壮美画卷。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从东北黑土地到千里大中原,从垦区农场到山里人家,无不充满干劲,诉说丰收幸福、共盼国泰民安。让我们凝心聚力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团结奋斗、艰苦奋斗、接续奋斗,一步一个脚印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壮丽现实。(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