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耷子
(作者耷子,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影评人,执行制片,江苏省电影电视评论学会理事;本文系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野孩子》的片名出现在银幕上时,我们的目光很难从那个脏兮兮的百雀羚上挪开。
那是妈妈在离开八岁的轩轩之前,留给他的唯一念想。当然,这也是轩轩与陌生“哥哥”最重要的情感纽带。在百雀羚的流转过程中,我们惊讶地发现,那些在暗角边缘苦苦挣扎的“事实孤儿”,从未真正远离我们的视线。
生而不养,养而不教——《野孩子》展现了一个残酷现实。影片的视觉基调是质朴而明亮的,但它所蕴藏的寒冷与绝望,却丝毫没有削弱。
这是两个孤独少年萍水相逢、相互取暖的故事:20岁出头的马亮(王俊凯饰)和留守儿童轩轩(关子勰饰),偶然建立起了偷窃与销赃的“合作关系”。然而,当犯罪团伙的阴影笼罩他们时,他们逐渐成了亲人般唇齿相依的“兄弟”。
有人将《野孩子》视为“中国版《小偷家族》”,但事实上,本片的取材来自央视《今日说法》的纪实报道,而非模仿某部电影。这也使得当少年们饥肠辘辘地穿过节日的街道、一起蜷缩在废弃的游乐场里时,我们和他们一样,都被窗外的刺骨寒风吓到了。
《野孩子》最出色的一点,就是它在展示主人公的生存困境时绝不撒谎。马亮曾质问轩轩,谁给你东西吃,你就跟谁走吗?要知道,填饱肚子只是一个人最底层的需求,这让人很容易想到张乐平笔下的“三毛”;马亮曾一次次告诫轩轩“不准偷”,而他自己却始终无法摆脱这一谋生手段,这种处在道德与生存夹缝中的迷茫和忧惧,十分触动人心。
影片在描绘马亮与轩轩的情感互动时,细节丰富,动机合理。马亮是一个被母亲抛弃的、早已失去了“温度”的男孩,总是脱不了孤独和绝望,而年幼的轩轩,却保持了一种纯真,给马亮带来了难得的温暖。从影片叙事强度上看,这段兄弟情的演绎过程,稍显中规中矩,马亮在轩轩的哭喊声中浮现的奔涌回忆和情感比照,虽构成了一个巨大泪点,但并无更多惊喜出现。好在,随着两个少年重新走到一起,影片开始进入高潮。
在女警察角色介入之后,影片悲苦咸涩的冰面开始融化,这昭示着面对“事实孤儿”的现实问题,社会相关部门并没有缺位,这也使得女警察一角稍显功能化。但主创的高妙之处在于,从这个角色身上,我们却看到了影片对潜在母题的一种延伸表达——以“妈妈”为代表的父母,在孩子心中究竟承载了多么重要的分量。
轩轩如此坚定地评价女警察——她是一个好人,因为她也是一个妈妈。这句话简单而深刻,不仅揭示了孩子心中对母爱的渴望,也描绘了他们对“好人”的定义。在孩子眼中,母亲的形象总是美好而温暖的。然而现实中,总有一些父母因为种种原因抛弃自己的孩子,这也是影片试图探讨的社会现象之一。
影片后半段的叙事效率明显加快。在犯罪团伙中,“大毛”和“老鼠”这两个悲剧人物的支线故事,对事实孤儿群体进行了更为立体地展示。只是,在有限的篇幅内,更多情节和冲突的铺排,让剪辑节奏稍显仓促。当然,这并不影响影片的主旨表达:马亮和轩轩并不是个案,我们应该尽快行动起来。
在表演方面,《野孩子》展现了极高水准,尤其是关子勰扮演的轩轩,他的表演几乎触及了我们每一个情感神经,而王俊凯则以其沉浸感强烈的表现,为角色赋予了强大生命力。
《野孩子》显然不是一部简单的儿童电影。在中秋节这个团圆的日子里,影片无疑会给大人们带来深刻启示。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