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揪着大学的“小错”不放|青年说

2024年09月06日 14:16:30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大学又双叒写错字了。

近日,全国高校迎来开学季。据媒体报道,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称,重庆大学迎新海报上出现英文拼写错误,把英文单词“WELCOME”(欢迎)拼写成了“Wellcome”和“WELOCM”,引发关注和讨论。

9月5日上午,一位重庆大学教职工向记者透露,“海报拼写错误是9月4日的事,当时运过来的时候就发现了错误,已经及时修改了。”重庆大学一名同学也证实,目前海报拼写的错误已经修改了。

盯着这么一两个字母不放,是小题大做、上纲上线吗?当然不是,换做是其他企业、单位,可能笑一笑、戏谑一下“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就过去了,但作为文化机构的大学犯这种低级到不能再低级的错误,实在是让人难以原谅。

这种吊诡感,像一根卡在脖子里的“刺”,不吐不快。嘲讽、追问背后,是愤怒;愤怒背后,是一种“大学应该是怎么样”的朴素期待。

梳理过去一段时间的新闻,不难发现,类似的低级错误频频发生。7月,有网友爆料,宜宾学院录取通知书上将“录”字打成了“寻”字;同月,南方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上写道“衷心的祝贺你”,其中“的”字,按照严格的语言规范,应该用“地”;去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录取通知书中把“报到”错写成了“报道”;巢湖学院2023级新生录取通知书把报到时间“9月6日”错误印刷为“9月6月”……

这类事件几乎不会缺席热搜,这反过来也说明,这种朴素的期待,是真挚且厚实的,也是大学需要竭力珍惜的。

笔者在最近也经历了领取录取通知书、开学等迎新事项,十分了解并理解新生对此的“朝圣心理”,这是“人生大事”,是值得铭记的人生时刻。当严肃的“朝圣心理”,遇到漫不经心的草台作风,将心比心,不仅能理解学生的愤慨,也能理解铺天盖地的舆论海啸:不能用点心吗?层层审批这种低级错误都发现不了吗?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并不是什么严苛的要求。

不管是录取通知书还是迎新活动,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都是给新生的“大学第一课”。通过这些载体,学生能嗅到大学的人文关怀,能触及校训、校史背后的大学精神,并且,这本身也是一次凝聚情感、塑造共识、营造认同的人文仪式。珍视这种仪式价值,本就是信息时代高校坚持纸制,甚至有高校邀请老教师手写录取通知书的缘由。

大学什么样,在其中“熏”出来的学生就什么样,小错频发的“第一课”,无疑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和不负责任。

从小小的错字风波,到此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预约参观名额“秒没”,黄牛兜售“门票”,各大高校也不妨读懂背后隐藏着的社会期待——大学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智慧高地、人才高地,是引领创新和社会进步的象牙塔,不能只享受这种美誉,而罔顾责任,大学要禁得起社会的挑刺,在机制上显高明,在为事上见细心,将大学之大、大学精神体现在细微处。(陈自强 南京师范大学)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