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患者做妇科类诊疗?如此骗保“黑色幽默”一点也不幽默|荔枝时评

2024年09月02日 14:26:42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孔德淇

(作者孔德淇,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宫腔镜检查”“宫颈癌筛查”“宫颈扩张术”这些属于妇科类诊疗项目,一些男性患者居然也产生了此类医保费用。甚至某些医院,一年竟然开展了1674次此类“奇葩”的检查。近日,国家医保局曝光30家为男性做妇科类诊疗排名靠前的医疗机构和30位为男性开具妇科类诊疗排名靠前的医生。

为男性做妇科类诊疗排名靠前的医疗机构

医疗保障基金是公帑也是“看病钱”,一分一毫都容不得蛀咬蚕食。但在效益创收的驱使下,一些医院及其医务人员打起“医保报销”的歪主意,主动向患者提供“骗保秘笈”,将虚假诊疗掺杂在真实就医需求中“蒙混过关”,严重扰乱了医疗保障秩序,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纵观违规名单背后的骗保乱象,有的属于医疗机构串换诊疗项目,造成医保基金损失,有的属于医务人员放任女患者冒用男参保人资格就医诊疗。无独有偶,地方医保部门去年起也多次曝光这类诊断、诊疗项目使用与性别不符的违规案例。如此明目张胆地骗刷医保卡,实在有些匪夷所思。“男性患者”“妇科”“宫颈癌”……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关键词两两组合,明眼人都能从中看出“猫腻”,不禁让人感喟一句:太离谱了!

解决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相关部门历来颇为重视,近年来不断完善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立举报奖励制度,织牢织密防护网。今年4月,国家医保局等多部门接连启动相关专项整治、飞行检查工作。随着监管力度加大,“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行为明显减少,但一些骗保事件却改头换面、禁而不绝。一方面,骗保的手段不断演变升级,更多表现为“真假交织”,具有极强的隐蔽性,监管难度随之增加。另一方面,骗保行为愈趋组织化、专业化,监管面广、工作量大而监管人手不足等问题间或浮出水面。

护牢守紧人民群众的“救命钱”,除了让监管“长牙齿”,更需要创新治理举措,建立健全信息化追溯体系,让大数据“长眼睛”,以科技手段“无死角”查漏防冒。事实上,国家医保局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已研究开发了“虚假住院”“医保药品倒卖”“医保电子凭证套现”“重点药品监测分析”等大数据模型。上述曝光的骗保案,正是运用大数据模型,对被检城市医保基金使用进行筛查时发现的。

打击骗保套保之举,还得形成有效震慑。揆诸现实,对骗保者的处罚大多仍停留于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资格、退回骗取的医保基金,甚少实施吊销医疗机构许可证或执业医师许可证等触及不法主体根本利益的硬举措。而真正受到刑法处置的人员更是屈指可数。类似罚酒三杯的惩戒方式,无疑让那些心怀鬼胎者在“高收益、低代价”的诱惑下选择铤而走险。

杜绝此类骗保事件的屡次上演,有必要对骗保事件相关责任主体严肃问责,构成犯罪的坚决追究其刑事责任,做到不枉不纵。同时,把“回头看”当作整治和监督的家常便饭,绝不给某些不法分子以整治工作一阵风的错觉,不让任何人心存钻政策空子的侥幸。此外,尽管事后处置为时未晚,但以此来破除医疗骗保痼疾,绝非治本之策,必须从制度层面防微杜渐,堵塞漏洞。

毕竟,医保基金这样的“救命钱”,容不得任何机构和个人上下其手。但愿此次国家对骗保现象动真格,能够彻底斩断伸向民众救命钱的手,让医保资金得到严管与善用。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