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新职业“入编”,拓宽就业市场边界|荔枝时评

2024年08月01日 14:15:19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李戈

(作者李戈,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7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发布:云网智能运维员、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用户增长运营师等19个新职业,以及直播招聘师等28个新工种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

新职业不断涌现,折射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满足着生产和生活的新需要,也给劳动者带来更多就业选择。

这次发布的19个新职业,半数以上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数字化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这一职业的出现,标志着在AI领域内,从技术研发到实际应用的转变,这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背景,更要求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创新能力。这些职业的出现,正体现了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

我们还可以看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经济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诸如氢基直接还原炼铁工、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等新职业的诞生,表明我国正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动能源结构向更加清洁、可持续的方向转型。这些职业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还能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新职业不仅是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更是社会价值观的变迁。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职业被社会接纳,人们对于工作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曾经被视为非主流的职业现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也促进了社会对多样性和创新的尊重。以网络主播为例,这一职业的兴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界限,使得普通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内容创作者。这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示自我、实现梦想的舞台,还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然而,新职业的出现也伴随着一些新的问题。比如,新职业的涌现对现有的教育体系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可能无法完全适应这些新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结构。因此,教育体系应当根据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调整课程内容,引入最新的技术知识,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实习实训、项目合作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提前适应职场环境。这一变化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终身学习的理念也将变得更加重要,个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环境。

此外,一些新职业的工作性质可能导致较高的工作压力和不稳定的工作时间,进而影响从业者的生活质量。另外,缺乏明确的职业规范也可能导致权益保护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保障新职业从业者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看,新职业的涌现不仅拓宽了就业市场的边界,也为求职者开启了全新的职业可能性。从个体角度出发,理解这些新职业的本质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能够让求职者获得更深刻的职业洞察力,进而为自身的职业道路制定更为精准的发展蓝图。站在更为广阔的视角上,新职业是社会进化的具体体现,是专业化分工深化的结果。每一次新职业的公布,都是对当下社会经济活力的一次生动注脚。它们不仅要求我们对教育体系进行改革,还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以及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充分利用新职业带来的机遇,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