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艾佩韦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6月11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关于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的若干意见》等文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开放合作是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应有之义。开拓新赛道,抢占制高点,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意义重大。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公共卫生、环境污染、粮食安全、能源危机等共同挑战日益突出,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思潮时有抬头。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形势,在开放合作中推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必选项”。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中国既是科技创新的追赶者、引领者,也是国家科技交流合作的倡导者、践行者。从探索星辰大海到发现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从解决个体生命健康难题到寻求改善人类整体生存环境的方法,不同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日益紧密,大大增强了科技突破的可能性。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同样需要中国。目前,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在“嫦娥奔月”之后,中国将月球土壤样品与世界多国科学家共享,力争获得更多科学成果,共享“中国式浪漫”;当世界只剩FAST一只“天眼”之时,中国将FAST向世界开放,让全人类共同探索宇宙奥秘,彰显了大国风范;在中国空间站建成之后,中国已与多个航天机构和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实施了形式多样的合作项目,努力实现互利共赢。今天的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同各国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成为全球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安全是合作的底线。解决“卡脖子”问题,事关科技安全、国家发展。近年来,我国正确处理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的关系,既保持开放思维推进合作,也坚持自立自强实现突破。从“奋斗者”号完成国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任务,到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再到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我国不断突破技术难关,朝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迈进,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日益拓宽国际合作空间。更进一步,我国将不断健全科技安全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在开放环境中筑牢安全底线,护航科技创新行稳致远。
对外开放永不止步,科技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努力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推动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早日建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艾佩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