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认可,来自内心的自洽|2024高考作文拟作

2024年06月07日 14:54:48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上海卷

写作 (70分)

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认可度”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文/周威

在这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我们常常用他人的“认可度”来判别事物的高低、区分优劣。此时此刻,我们坐在高考的考场中,完成这份答卷,也是为了通过分数获得大学的认可。为什么我们如此需要他人的认可?如何在追求认可的过程中找到真实的自我?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心理学家库利提出的镜中我理论为我们理解认可度提供了一个视角。库利认为,我们的自我认知很大程度上来自我们认为他人如何看待我们。就像照镜子一样,我们通过他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当我们获得高度认可时,镜中的自己光芒四射;当我们遭受批评时,镜中的自己黯然失色。这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如此在意他人的评价:因为他人的评价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自我认知和自尊。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作为群居动物,获得群体的认可意味着更高的生存概率。在原始社会,被部落接纳的个体可以获得食物、安全和繁衍的机会;而被排斥的个体则可能面临生存危机。这种生存本能在现代社会仍然存在,只是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我们追求学业上的优异成绩、事业上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可,以确保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资源。

然而,过度追求认可,可能导致我们陷入讨好型人格的陷阱。讨好型人格的人往往会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情感,过度关注他人的反应,甚至为了获得认可而违背自己的价值观。

比如,一个学生高考填志愿,可能会选择自己不感兴趣但社会认可度高的专业,或者一个职场新人可能会为讨好上司而承担过多的工作。这种行为不仅会导致个人内心的矛盾和压力,还可能影响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就像父子骑驴的故事中,父子俩为了迎合路人的评价而左支右绌,最终却谁也没讨好。

问题来了,我们需要的认可,到底是什么?在我看来,镜子可能是扭曲的,可能是一面“哈哈镜”。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可能受到个人偏见、错误信息或者社会刻板印象的影响。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他人的评价来定义自我。相反,我们应该主动建立一个内在的、稳定的自我认知,用正确的“三观”锚定自己。

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黄旭华院士作为中国核潜艇之父,隐姓埋名三十多年,默默无闻地为国家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张桂梅校长多年来致力于帮助贫困山区的女孩接受教育,为无数贫困家庭带来了希望。我们未必能到达他们的高度,但以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人格为镜,能让我们明辨善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此外,真正有价值的认可也源自我们的努力和进步,而不仅仅是结果。就好像今天的高考,成绩是我们获得升学机会的阶梯,但更宝贵的认可应该来自为备考所付出的努力和学到的知识。这种努力和知识是我们内在的财富,不会因为一时的成绩而改变。

认可度确实是评判事物的一个维度,但它不应该成为定义我们自我的唯一标准。我们需要在他人的镜子中看到自己,但更要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审视自己。只有建立了稳定的自我认知,践行了自己的价值观,我们才能获得最珍贵的认可——来自内心的自洽。这种自洽,不会因外界的风云变幻而改变,它是我们人生航船上最可靠的指南针。

本文视角独到,深入剖析了数字化时代中个体对他人认可的追求与自我实现的微妙平衡。作者学识不凡,引用心理学理论阐明道理,颇有专业眼光,更重要的是能指出其背后的深层社会与心理动机。文章通过“镜中我”之喻启人反思何为真正的认可价值,又就“讨好型人格”提出警示,文章简洁有力,思想深刻,特别是关注现实,敢讲真话,值得肯定。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