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黄宗跃
6月1日,我国全面进入汛期,南方进入主汛期。据预测,我国今年主汛期旱涝并发、涝重于旱,暴雨洪水等极端突发事件趋多趋广趋频趋强。长江中下游、黄河中下游、淮河及沂河沭河、海河流域漳卫河子牙河、松花江、辽河、太湖等可能发生较大洪水。内蒙古中东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等地可能发生阶段性干旱。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近年来,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候极端化加剧,山洪地质灾害多发并发、风险叠加。今年是2023年厄尔尼诺事件形成的次年,气象规律和历史经验警示我们,极端天气可能会表现得更加明显。各地各部门必须认清严峻形势、保持高度警醒,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坚持“预”字当先、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准备工作,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雨水情监测预报是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今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完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从组建工作专班,系统分析论证,出台一系列实施方案、指导意见和技术标准,到强化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产品研发,积极推进测雨雷达组网建设,再到加强流域产汇流、洪水演进水动力学模型研发,建成多源空间信息融合的洪水预报系统……我国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制修订水文测站超标准洪水测报预案3654个和洪水预报方案3822套。持续推进水文测量和完善预案方案,加大人员培训演练力度,进一步加强值班值守、会商研判,紧盯暴雨洪水过程,加密测报频次,强化应急监测,滚动预报预警,就一定能为今年水旱灾害防御提供前瞻、及时、精准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信息。
水库、蓄滞洪区等水工程科学调度,是防御流域洪水的重要手段。修订蓄滞洪区运用预案、组织进行群众转移避险演练、健全蓄滞洪区启用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大江大河大湖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优化细化蓄滞洪区分洪方式、人员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针对2100余座大中型水库开展汛限水位核定,及时开展库容曲线复核……今年以来,我国综合运用“拦、分、蓄、滞、排”措施,科学实施水工程调度。不论是全面深入排查山洪灾害自动监测站网、监测预警平台、群测群防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还是完善县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重点落实施工工区等外来流动人员集中地区转移避险方案……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抓住关键,持续发力,全面抓好山洪灾害防御。面向未来,要持续开展防洪调度演练,强化水工程调度,扎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完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
水文情报预报是防汛耳目参谋,也是水利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组成和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国统筹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建设,基本建立完备洪水感知体系,有效提升防洪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业务能力,在去年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防御,今年珠江流域6次编号洪水防御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从融合构建“天、空、地、水、工”五位一体监测感知体系,到强化以流域为单元的短中长期预报,建成多源空间信息融合的洪水预报系统,再到建设水旱灾害防御预案管理业务系统,集成43场大江大河典型洪水案例,实践充分证明,秉承“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进一步加大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在水文情报预报领域的创新应用,努力提升防洪“四预”业务能力和水平,就一定能为打赢水旱灾害防御硬仗提供坚强支撑。
防汛抗旱救灾无小事,容不得半点闪失。各地区各部门绷紧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这根弦,找准着力点,把应急准备做得更细、责任措施落得更实,就一定能打赢防汛抗旱救灾这场硬仗,更好保江河安澜、护群众安康。(黄宗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