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科普的底线是“医者仁心”,不是“流量为王”|青年说

2024年05月30日 15:09:13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一位穿着手术服、头戴手术帽的“医生”在视频中满头大汗地指着手术室显示凌晨的时间表,说着手术患者“和朋友去喝酒又去泡澡之后,脑血管爆了”,让不少人信以为真并纷纷转发。但事实上,这位医疗科普博主“老陶说真话”并不是专业的急诊科医生。视频中出现的“凌晨半夜参与抢救”的手术案例,例如“农村妇女喝敌敌畏被抢救回来”“半夜吃烧烤打架被酒瓶砸头”这一类视频看似信息详细,但情节夸张的视频背后,都是该博主的自导自演。

目前,该博主已被封号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短视频科普也逐渐成为了大众所熟知的科普知识获取来源。而医疗科普也“乘东风”,成为了受到广泛青睐的短视频种类,出现了像“丁香医生”这类提供专业专科医生医疗科普常识的账号,还有像“深圳卫健委”这类通过幽默诙谐的短视频向观众普及医疗知识的地方官方账号。据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有73%的短视频直播用户曾经在手机端观看过健康科普类内容。其中42%的用户平均每周会观看1至3次健康科普视频。受众通过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了解到的各类医疗科普知识,例如在网上受到热议的“吃过头孢之后不能喝酒”“如何正确使用海姆立克法”这类“救命”的科普知识,通过互联网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让“救命”的知识惠及了更多人,让受众了解到在此类情况下该如何帮助自己以及他人。

然而,医疗科普账号也需要“门槛”。医疗科普与其他科普类视频不同,医疗科普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作为辅助,需要丰富的经验积累来判断疾病种类,需要严谨的专业态度来为受众提供科普知识。这就要求医疗科普账号背后具备与之匹配的专科专业资质认证。被网友戏称“爱撒点小谎”的博主“老陶说真话”在视频中大谈特谈自己在凌晨参与的急救案例,让不少粉丝信以为真认为他是一名专业的临床外科医生,但他本人事实上是一名整形科医生。在医学领域上,不同的科室之间可以说是“隔科如隔山”。比如这几年热议的“儿科医生紧缺”问题就曾有人提出为什么儿童不能挂成人号,原因就在于儿科医学的业务范围通常规定在14周岁以下的儿童,设立该标准的原因在于儿童与成人在生理情况大有不同,需要进行专门的应对和治疗。单单是成人和儿童就在看病上有如此大的不同,而博主“老陶”作为一名整形科医生,很难说在视频中没有错误输出与急诊相关的医疗信息,误导受众。

事实上,这一类穿着白大褂,在简介上打着“公立医院”幌子出现在公众视野的“互联网医生”,并不是通过专业资格认证的医生。更有甚者,会通过短视频的渠道,披着“医疗科普”的外衣贩卖各种健康焦虑、容貌焦虑。他们打出“过了70岁不吃XX就晚了”“身上长XX就要警惕癌症了”的标题,吸引一些缺乏医疗知识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购买账号所推销的药品。这一类没有专业资格认证的医疗科普账号不仅会带来“医疗焦虑”,造成一定人群对于专业医学的怀疑,还使一部分医疗知识“畸形”传播,可能会导致人们盲目相信不靠谱的医疗科普,损害身体健康,甚至带来不可挽回的错误结果。

诚然,正如不少网友讨论的那样,“正经做医疗科普的没流量”。但在如今短视频盛行,流量为王的背景下,“互联网医生”更应该秉持“医者仁心”。医疗科普短视频想要长久、健康发展,坚持帮助更多人获取医疗常识的初衷,就要求医生坚持“职业操守”,不弄虚作假,不虚假带货。同时,赚取流量不该成为医疗科普短视频的目的,而应该成为一种“助力”。依托庞大的医疗科普短视频受众,以“宁可架上药蒙尘,也愿人间无疾苦”的美好心愿作为医疗科普的关键点,通过短视频的途径向越来越多的人传播专业、靠谱的医疗科普知识。(阿依克热木 黑龙江大学)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