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南京生态摄影师张华用20多年时间,从普通摄影师晋升为科普大V。在他的科普视频里,是妙趣横生的文字内容,再加上略带南京方言的配音。让我们一起走进华叔的自然课堂。
生态摄影师张华:“其实大自然里面的美我觉得是无处不在的一种发现、期待和在寻找中去发现一些自然的美。”
张华说,刚开始使的都是蛮力,因为什么都不懂,到大自然里面只能看见满眼的绿,听见不知道什么鸟在叫。慢慢地和一些老师学习,和朋友们一起多多走进自然,慢慢地对它们也有了一些了解。
20年边拍边学,如今,张华练就了“火眼金睛”,总能在不经意处有所发现。
张华:“看,咱们在这个叶子上发现了一个蝴蝶幼虫,在这儿我们完全看不出来,但当你把叶片打开的时候就看到了。”
“小小的身体,总能爆发出大大的能量”。张华在欣赏昆虫们美丽外表的同时,更惊叹于它们在大自然循环系统中承担的重任。于是,他开始从单纯记录走向与更多人分享。在这一过程中,他又发现了新问题。
张华告诉记者,其实自己经常带着一些南京生物多样性的照片走进校园,去给孩子们做科普类的普及和讲座。但他发现,孩子们对身边生物的了解程度还是比较匮乏。比如自己每次讲座的时候都会带着一张喜鹊的照片,喜鹊在城市中是非常常见的鸟类,但没想到,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不认识。
为了让更多人愿意了解并学习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张华开始尝试制作、发布科普短视频。
张华:“它需要大量专业知识的积累,大量的时间和耐心去拍摄、去记录,用趣味化的方式展现给观看的观众,这个过程我觉得是非常非常考验短视频制作者拍摄者的功力了。”
利用微距拍摄,你可以看到卵蛋变蝌蚪的30天神奇过程;也可以见证蝴蝶历时339天后的羽化瞬间……精美的画面,加上华叔略带南京方言口音的趣味讲解,让科普变得鲜活有趣。这些“花心思”的视频,得到了网友广泛认可,大家直呼“太可爱”。
“我的孩子特别喜欢你的视频”“我原本是怕毛毛虫的,但是看了你的视频,我觉得毛毛虫没有那么可怕。”张华表示,每一句话都给了自己莫大的鼓励,这也是他做视频前进的动力。
张华的视频制作周期很长,短则三个月,长则两三年。力求完美的他吃了不少苦,熬夜更是家常便饭。大晚上,独自守在林子里,孤独与恐惧在所难免。相对于这些艰难,张华更看重收获时的惊喜。
张华说,坚持让更多人分享,看到身边的物种,这就是自己愿意做的事。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杨雯 王苗军 编辑/刘璐)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