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在江苏】宿迁:乘“数”而上 以智提质抢“新”机

2024年05月20日 12:48:25 |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作为长三角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地级市之一,位于苏北腹地的宿迁市,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依据自身产业实际,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切实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江苏台记者郑伟:“我手上拿着的是化学原料乙二醇。现在看它是一瓶油状的物体,但是经过我身后的车间不出20个小时,它将变身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样物品。到底是什么?我们一起去生产线看一看。”

在智能车间、数字生产线的高效运转下,每天有50万米的涤纶长丝从“油”变“线”,在这里生产出来。与棉花、羊毛等传统纺织材料相比,这种合成纤维在强度、耐热性、弹性以及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被广泛用于服装、家居、装饰材料等领域。

作为全球最大的涤纶长丝生产企业,桐昆集团目前占据了全球市场18%的份额。在数字化转型的加持下,桐昆宿迁项目还首次实现了“聚酯-长丝-织造”在同一厂区一体化生产的全产业链布局,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

桐昆恒阳项目副总指挥余建强说:“我们的聚合纺丝、加弹制造、热电联产全部集中在这个控制室。目前,自动化率达到95%左右,实现了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聚酯纤维全产业链数据的全局可视。2023年的产值57亿元,今年的目标产值是将近100亿元。”

纺织产业是宿迁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作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宿迁拥有规模纺织企业527家,占全市规上企业约1/5。近年来,桐昆、恒力、盛虹、赛德利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此落户,构建起涵盖棉纺、毛纺、服装、印染等产品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随着“智改数转网联”步伐提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宿迁纺织行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正在逐步形成的新质生产力强力推动着传统纺织产业加快向高端攀登。

逸达新材料总经理助理任冲说:“我们研发的钛系催化剂完全可以代替金属锑作为催化剂,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是绿色环保的产品。今年,我们将启动建设年产30万吨差别化短纤项目,销售将达1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端绿色差别化纤维企业。”

江苏箭鹿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执行总经理姜爱娟说:“大力推进全流程智改数转工作。当前,我们重点在做功能性面料的研发和应用,尤其在耐极光、持久弹性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全行业首家申请并通过了三个团体标准审核。我们功能性制服面料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三,产品覆盖全球70%以上的地区。”

从织造到智造,从“一根丝”到“一匹布”“一件衣”的全产业链图景,宿迁纺织产业正在“经纬之间”释放澎湃动能,预计今年产值将突破1000亿大关,成为宿迁第二个千亿级产业。向“智改”要动力,向“数转”要活力,正成为宿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聚焦方向。截至目前,宿迁规上工业企业星级上云覆盖率达54.2%,排名全省第一;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企业接入量超4.8万家,位居全国第一。今年,宿迁将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60个,创建省星级上云企业200家,实施“5G+工业互联网”项目10个,以数智技术促进传统制造业焕新。

乘“数”而上,宿迁还因地制宜加快数字产业化,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新优势。

郑伟:“在宿迁,每10个人就有1个人从事电商产业,平均每秒有23个快递从宿迁发往世界各地。强大的物流能力离不开黑科技的加持。我所在的京东物流宿迁园区就使用了国内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北斗新仓,它有着什么样的过人之处呢?”

走进仓库,随处可见机器人有条不紊地穿梭货架之间。2023年,京东物流将首创的大规模自动化仓储生产与管理模式“北斗新仓”和仓储拣选机器人相结合,并在宿迁智能仓率先投用。

京东物流工作人员孙媛媛说:“我们的机器人能够判断临时的拣选任务,将临时下单的商品也能一次性地拣选完成。如果是人工运,可能要二次走过去。”

郑伟:“相当于它有个‘大脑’,会给自己下任务?”

孙媛媛说:“对。我们这样的模式就让机器、系统有思考的能力,使我们的拣选任务能够动态实时地去调整。”

通过深度融合机器学习、大数据、视觉识别、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宿迁智能仓在复杂的物流场景下实现了高效率、高精度、高自动化的作业,使得全仓效率提升两倍。在物流新技术、直播新业态等赋能下,宿迁电商经济插上“数字化”翅膀,聚势而强。今年一季度,宿迁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700亿元,同比增长14.6%。现在,宿迁全市拥有电商企业2.98万家、电商主播超过1万人,总数均位列全省第二。

依托电商产业的发展,宿迁的触角正向数字经济的更多领域延伸。眼下,宿迁正加速数字产业集聚,全力打造又一新地标——宿迁数字经济中心,建成后将为宿迁打造长三角北翼数字经济节点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池永超说:“重点发展‘直播电商、数据服务、数字金融’三大新地标产业,一期项目将于本年度建成投用。全部建成投用后,预计入驻企业每年可实现营收200亿元,带动就业2万人。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作为宿迁市发展数字经济的主阵地,截至目前,累计引进京东、惠普、当当等企业760余家,实现开票销售额1207亿元。”

展望未来,宿迁将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向“新”转型,围绕新能源、高端纺织、绿色食品、新材料等领域,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传统产业焕新和新质生产力培育。

宿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海东说:“下一步,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投入,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壮大龙头骨干企业队伍,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力争今年新增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1家,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0余家。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大行动,进一步突出标杆示范引领,争创一批省级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等试点示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郑伟 俞铭义 桑雨生 张乃川 徐刚 吴兆刚 徐涵 供片台/宿迁台 编辑/张萌)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