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5月7日是第26个世界哮喘日。春夏之际正是哮喘病的急性高发期,专家提醒,要正确认识哮喘,科学预防对症治疗。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在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14岁及以下儿童哮喘的患病人数超过810万。临床数据显示,约1/3的哮喘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喘息症状,属于不典型哮喘,漏诊误诊率高。
江苏省中医院呼吸科主任周贤梅说:“不典型哮喘目前最多的是咳嗽变异性哮喘,就是只咳不喘,也没有明显的胸闷。它的发病机制跟哮喘是一样的,也是因为气道炎症。医生也要通过肺功能的检查、抗哮喘的治疗等方法来诊断。”
专家提醒,哮喘很难根治。但如果按照医生指导,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和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得到最大程度控制,甚至长期不发作。
常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王涉洋说:“雾化吸入,包括吸入药物治疗控制哮喘发作,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专家表示,哮喘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环境因素包括吸入过敏原、食物过敏、吸烟、特定药物、剧烈运动、情绪强烈变化等。远离有可能诱发哮喘的环境因素,可以有效控制哮喘发生,同时也要尽量避免感冒和冷空气的刺激。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朱晓莹 杨国 供片台/常州台 编辑/张萌)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