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花鸡里没有鸡”,别当段子一笑而过|荔枝时评

2024年05月07日 14:10:42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伍里川

(作者伍里川,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五一”假期,有消费者反映在杭州河坊街商铺购买了3只叫花鸡,共计90元,其中2只带回家打开后只有土、没有鸡。随后上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称立案取证调查。最新消息,涉事商户已停业整顿,店铺经营者赔偿消费者1000元。与此同时,经营者吕先生也面对镜头,向全国人民诚恳道歉。

涉事店家,门头叫花鸡的广告已撤下。澎湃新闻记者 钟常宇 图

“叫花鸡里没有鸡”成为热梗,一时风头无两。过往,“老婆饼里没老婆”“叫花鸡里没有鸡”曾作为曲艺或民间语文中的段子流传,而当“叫花鸡里没有鸡”真实再现于市场时,人们难免惊愕。在此事迅速登上热搜,对一个以旅游经济、店小二服务为特色的城市形象造成影响后,监管部门的雷厉风行、严厉处罚,也就是题中之义了。

此前,多个知名品牌故意发空包外卖一事引发极大舆情。只有泥巴的叫花鸡,可谓“空包叫花鸡”。但同为“空包”,性质却有所不同。

“叫花鸡里没有鸡”的关键在于,商户究竟是故意为之,还是忙中出错。对此,网友分成了两派。有关部门给出了答案:现场检查发现,涉事店铺中除了对外售卖的叫花鸡外,还有17个叫花鸡展示样品,平时摆放在商铺柜台对外展示,“据商家自述,‘五一’假期客流较多,店员忙中出错,误将展示样品当成商品卖给了消费者。”可见,有关部门是认可这个说法的,而这也应该是实情。理由有三:其一,如果故意欺诈消费者,不太可能只坑一个消费者,换言之,其故意作恶的逻辑线不存在。其二,涉事门店开业仅一个多月,店招名为“长沙臭豆腐”,今年“五一”才开始卖叫花鸡,也就是说叫花鸡一开始并非该店主打货品,之所以临时“加项目”,不过是商家增收心理主导;因“外围商品”毁掉商户声誉,这是显而易见的“赔本”买卖,商户再不智,也会掂量掂量。其三,既然是新店新业务,因业务不熟导致出错,说得通。

但即便如此,犯下如此低级错误,也必须予以惩罚。此事件对涉事消费者造成的不良体验可想而知。根据店员的说法,此前他们尝试联系涉事顾客,沟通赔偿事宜,但对方一直没回复。如果说涉事消费者不愿意私下解决,而更希望借助公共资源曝光此事,较真到底,既是为了一消心中气愤,也是为了提醒其他人留意。

值得一提的是,此类事并非孤例。据报道,早在2016年11月,杭州便发生过刘大伯在火车站某商铺买到模型“叫花鸡”的事件,当时有关部门亦做介入调查。商家表示人多事忙,愿意“退一赔十”,但刘老伯宅心仁厚,只收下30元。有趣的是,时隔多年,物价指数已然不同,但叫花鸡依然倔强地维持着30元一只的水准。

杭州连续出现“叫花鸡里没有鸡”,想来还是偶然因素使然,不必上纲上线。但此类事件依然向城市、向监管者发出深刻提示:叫花鸡虽小,万勿轻慢。实话实说,商家错卖货并不少见,但由于“叫花鸡里没有鸡”更具戏剧性和离奇性,因此特别容易淤积社会情绪,对市场造成的冲击也就特别大,甚至可能让一个知名景点或市场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所以不可不特别谨慎对待。

如果换一个视角看,我们可能会发现此中容易被忽视的另一个问题。

民间美食,向来以鲜美流传,叫花鸡也不例外。尽管它源于一门传说,甚至和武侠经典相缠绕,但在一些地方,叫花鸡已经做成有相当档次和品味的产业。然而,在市场上,叫花鸡的经营却并不规范。以杭州河坊街此事为例,卖臭豆腐的店铺也能随时卖起叫花鸡,算不算超经营范围?如店铺店员所说,叫花鸡是“从上游厂家进的”,其产销链条有无受到有效监管?由于叫花鸡的卖价较为低廉,进价可想而知,其品质有无保证?

当全网都在关注“叫花鸡里为什么没有鸡”时,我们是否应该更进一步观察,关注到食品安全问题?

多年来,叫花鸡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不少。例如,2022年4月,上海查出过期叫花鸡等问题食品;2022年8月,某地女子点外卖购买叫花鸡吃出蛆。至于网上所曝光的买叫花鸡的种种“踩雷”经历,更是令人头皮发麻。不可否认的是,叫花鸡这类民间美食,多集中于热门景点或地段,成为一种时髦的“快消品”,但也因信息不透明、不对称,打上了一种特别的符号。

某种意义上,“叫花鸡里没有鸡”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庞大芜杂的“叫花鸡市场”的深层次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比我们想象得还要严重。这就提醒有关部门,改变就事论事、单一处置的思路,从全面规范市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的角度,举一反三、深度治理,拿出更多有力举措,真正让消费者吃着舒心、安心。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