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周军
“五一”假期,各地购物商圈人气十足,各大商场迎来客流高峰,全国各大景区呈现“人从众”模式。网络上,网友们纷纷晒出各地的旅游照片,无一不是“人山人海”。人潮涌动促进消费“热辣滚烫”。电影院人气兴旺,“五一档”票房突破15亿,票房高于去年同期,档期市场表现优异,多部影片票房超预期;人们出游意愿强烈,“五一”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近13.6亿人次,日均超2.7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23.3%……新鲜出炉的“假日账单”热气腾腾,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引擎动力十足,中国在“五一”假期又交出了一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的答卷。潮涌的“流动中国”,火热的“假日经济”,上扬的消费数据,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消费旺盛、活力十足的中国,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复苏增长的强劲脉动。
经济脉动,不仅体现在一组组数据中,更体现在不断“上新”的政策中。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强调,要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要。抢抓节日潜在的消费机遇,多地以政策力量激发人们消费热情,升温假日经济。江苏接住假日“泼天的流量”,政府机关为游客提供免费停车位,精心打造“特种兵”美食专线、“彭城七里”文脉线等一系列“新玩法”,让游客近距离领略“水韵江苏待客之道”;福建推出文旅消费季活动,通过为广大入闽游客派发景区门票免票等方式,吸引眼球,让利游客,带动假日旅游“热力值”攀升;浙江开展系列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推出文旅消费券、景区门票减免、餐饮住宿优惠等多项惠民举措;海南启动“机票即门票”“万店齐打折”等一系列重磅优惠,在全岛推出多达150余项涵盖文化、体育、演艺以及旅游节庆的精彩活动,丰富假日供给……各地用“新意”吸引客流,用“心意”招待游客,留下好口碑,擦亮文旅招牌,推动假日经济“热辣滚烫”。足见,政策牵引,市场发力,人潮涌动,中国“消费促进年”渐入佳境。
事实证明,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吸引更多游客。“五一”假期,一系列特色活动在全国各地持续开展。北京市加强“文旅+”活动和产品供给,推出2300余场文化活动;陕西省启动“秦乐购·享美好生活”消费促进活动;甘肃省举办的“春绿陇原·甘肃文旅演艺天水惠民演出季”延续至“五一”,持续推热“麻辣烫经济”……各地创新场景不断涌现,一系列个性化、高品质的深度旅游体验靠近消费者,让游客眼前一亮的同时,也培育形成自身的文旅IP,为促进旅游消费积蓄持久能量。假日经济向“新”而进,为促消费点燃新的动力引擎,这提示各地,当用好资源禀赋,积极培育受市场追捧、令消费者青睐的消费新增长点,持续激发消费新动力,为经济提速注入更强消费引擎。
消费,一头连着民生,一头牵动着市场。“五一”假期消费经济不断创新高,继续延续今年来假日经济“热辣滚烫”的势头,表达着旅游市场持续“回暖”的积极信号。事实证明,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适应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的趋势,就能够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动力,只有市场供给与消费需求双向奔赴,才能在前行中遇见更美丽的“风景”。
从“假日红”走向“持久红”,促消费还离不开政策的贴心护航、市场的不断创新。当认识到,促消费不是“掏空钱包”“透支需求”,关键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把政策、资金和人才的“好钢”用在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刀刃”上,有效打通制约消费的“堵点”“卡点”,为促消费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心剂”,进一步提升消费市场的“热力值”。对此,各地需在政策“工具箱”里做足储备,拿出真金白银促进消费,让内需活力加速释放,推动消费经济持续升温。当然,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市场供给也需不断创新,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等方式,有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和忠诚度,为经济增长注入持久动力。(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