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看头!江苏博物馆火热“出圈”

2024年05月05日 18:56:12 |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不仅消费市场活力满,“五一”假期,江苏各地文博场馆也火热“出圈”,人们走进博物馆里聆听历史的回响,感受文化的深厚与多元。丰富的展陈、不断解锁的新玩法,也让大家在文博游中获得新体验。

【创新让文物“活”起来】

江苏台记者王敏:“五一”假期,南京博物院里人气爆棚,特展馆里推出了“镇护天下——南京博物院藏金兽特展”,观众可以近距离观赏汉代金兽,体验国宝的独特魅力。

金兽造型生动,工艺精湛,重9100克,是目前我国出土古代黄金铸器中最重的一件。为了让更多人更细致地观赏这一国宝,南博还将展品实现了电子化呈现,游客只要进入公众号,用手机点开三维图,就能360度无死角欣赏金兽的动态图,进行线上沉浸式参观。安徽游客代红说,看到镇院之宝也很震撼,古人的智慧令人折服,希望每次逛博物馆都有收获。

这个假期,省内各文博场馆纷纷上新,为市民游客提供更“有看头”的丰富展品。扬州马可波罗纪念馆用数字技术还原了东关码头的繁忙景象,让大家穿越进历史;在徐州龟山汉墓,观众可以通过AR观展,打破时空界限,感受汉韵华光。今年“五一”刚刚对外开放的淮安古末口遗址博物馆,则通过数字舞台秀和立体虚拟电影院,呈现出一座南宋时期的繁华楚州城。游客吴梦梦说,场馆里面的布置非常符合宋朝的文化背景,这是一所可以沉浸式体验的场馆。

【文博游引领新国潮】

博物馆里不仅能逛展,假期去博物馆里逛文化市集成为时尚潮流。宿迁沭阳县博物馆开展“五一探秘 趣在沭博”体验活动,大家参观乡情馆,体验“民俗一条街”,学习非遗扎染工艺,动手制作扎染作品,收获满满。在苏州的孙子兵法博物馆,大家沉浸式体验射箭等互动项目;文化体验热度不减,文创产品也热销走销。专家指出,“文博热”背后展现的是年轻一代对优质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信,要让文物背后的故事走向大众,让文化遗产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需要挖掘更多特色资源、用科技赋能,这也是文博游“出圈”的密码。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认为,博物馆是一个大课堂,就是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地方。我们要把博物馆热持续下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高质量博物馆。用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式让博物馆活起来,尤其是中小型场馆,特别需要提高展览水平。让文化遗产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敏 周雷 亓晨 李明洋 徐州台 扬州台 淮安台 昆山台 沭阳台 苏州台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