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毕业论文”虽是传统,也应有协商余地|荔枝时评

2024年04月26日 13:11:45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陈自强

(作者陈自强,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有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生称,文学院要求学生答辩通过后手抄毕业论文,并且布置了多达几个文档的抄写要求,包括:抄写的特定格式纸张需要学生自行打印,每页400字,起码需要30+张纸,抄写的笔出水不能太粗等。

该院一名学生接受采访时说,4月23日,学院开会就毕业论文手抄问题进行答复,院方称,中文系师范生的毕业论文不仅考查能力,还要考核书写能力,体现了考核的综合性。但该院学生和众多网友仍有不同看法:网络时代,手抄论文有无必要?师范生的书写能力,能够通过毕业的一次突击训练得到大幅提升?书写水平能否在一次抄录中得到体现?也有消息显示,该院2020级非师范生也需要与同级师范生一起遵守文件内容,手抄毕业论文。

当然,社会要尊重学院的自主管理权以及教学传统,毕竟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是一个专业领域,公众从朴素认识出发,容易存在偏差;反过来,学院也应当看到学生的诉求,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从专业性的角度解释手抄论文的科学性、必要性等。总之,“手抄论文”议题本身的深化讨论,还有待学院的回应。

不过,笔者觉得另一个细节更值得关注。在求助帖里,学生写道,“每年文院学生都苦不堪言,与教务和学院反映意见的结果都是所谓的‘祖宗之法不可变’‘传统’‘特色’,不然就是用学分和毕业威胁学生。学生每一年都在反抗,每一年都被打压”。该院另一名学生表示,“从去年开始就有学生跟学院的领导与老师反映希望能调整规定取消手抄毕业论文,但都未能改变”。

这是学院与学生沟通渠道不畅通的一个缩影。学生在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进行合理协商之后,将问题和意见抛到网上,借助舆论来倒逼院方回到谈判桌前。这不是学生与学校进行沟通的良性方式,也不是一个学校捍卫其“传统”的最佳方式。

“宿舍禁挂床帘”“课堂不允许使用电子设备”……近来,高校屡上热搜。和“手抄论文”一样,这些事件都存在着共性问题:当学生与校方就某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存在意见分歧时,缺乏一种良性沟通互动渠道来消弭隔阂;当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的声音时,校方不愿意倾听;管理政策的统一性和具体情况的复杂性之间,协商修正空间被压缩。最后的结果便是,“网络治校”盛行。

厦门大学的“食堂建议本”、景德镇陶瓷大学“事事有回应”的“九口校长”,都为高校破除“网络治校”树立了典范。两者的核心精神在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建立良性、畅通的沟通渠道,学校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和问题,吸收其合理之处,打磨修正原有的政策。而不是走到另一面,用“学分”“毕业”等消除“异见”。

“手抄论文”事件,爆料学生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并不刁钻。倘若双方坦诚沟通,在“传统”是合理的基础上,有理终是说得清的。学生不会“为抄而抄”,好的传统也不会沦为敷衍了事。

另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是,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应警惕管理思维盖过教育思维。管理思维在规模庞大的高校是不可欠缺的,但将管理思维推向极端,只追求效率、结果和向上负责,那么,就会看不到学生、听不到学生的诉求。高校行政人员需时刻提醒自己,“我也是在从事教育”。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