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昌俊
(作者朱昌俊,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广东清远市英德市大湾镇的一位村民反映,原本对外开放的大湾体育馆现在不对群众开放,令村民感到不解。
据媒体报道,2023年底,大湾镇政府突然将2019年建成的大湾体育馆划入政府宿舍区范围,并增设了门禁。此后,这里变成了政府工作人员专用的体育场地,日常基本闲置。目前大湾镇政府工作人员回应称,体育馆已对公众开放,最新进展以官方通报为准,但此事中值得辨析的问题还有不少。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体育设施如何利用,不是随随便便哪个机构“出个主意”就可以说了算,而是一件需要“依法”行之的事。比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明确规定,公共文化设施(含体育场馆、活动中心等)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公众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同时,国家鼓励和支持机关、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文化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也就是说,即便是原先机关单位“内部”的体育设施,也是鼓励向社会开放的。
比如,曾赢得无数外地游客点赞的扬州“网红餐厅”市政府食堂,在清明假期再度开放,扬州也继续开放机关单位内部停车场供游客使用;山东、河南等多地也开放政府大院方便农民晒粮,推进各类公共资源的共享利用目前已形成了广泛共识。那么,大湾体育馆从过去的社会共享变为内部专用,这一决策是否经得起程序的审视?
当前,由上到下都在强调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让老百姓过好日子,要严控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并强化预算约束防止铺张浪费。然而耐人寻味的是,之前有记者采访了当地文体部门:“镇政府搞那么大的一个体育馆光他们自己用啊?”工作人员回复称:“人家单位有钱,你能怎么办呢?”当记者询问当地群众的运动需求如何满足时,该工作人员却说“缺乏建设资金”。财政资金的安排理应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当地却不开放原本对外的公共体育馆,这显然与人民群众对文体娱乐生活的需求相悖。
当然,从公开信息看,这座体育馆的建设未必完全是花费财政资金,如此前当地政府官网曾发文透露,“在广连高速公路项目部的支持下,建成大湾体育馆”,也即背后应该有企业的助力。但是,体育馆的用地以及日常运营维护,恐怕也是花费公家资源和纳税人的钱,那么相关方面作为“内部球场”使用,真的那么心安理得吗?在广东民声热线节目上,有主持人公开反问相关单位负责人——大湾镇为什么要先建设这个内部体育馆?是大湾镇的公职人员比群众更加辛苦更缺乏锻炼吗?这样的追问,当地相关部门实在应该好好咂摸一番。
说到底,这件奇葩事本质上反映的还是一些地方,在财政、公共资源等的安排和利用上,并没有真正把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也未尝不是给更多的地方以警示:越是在财政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越要防止优先对待“自己人”的“小九九”冒头。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