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水上春耕”绘出“丰”景别样美

2024年04月06日 09:44:44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特约评论员/张文婷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备耕正当时。当前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广袤田野上不仅农田换上了“春装”,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独特的“水上春耕”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水产品作为重要的“菜篮子”产品,是大食物观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无论是“白银盘里一青螺”的美丽洞庭湖,或者是素有“鱼米之乡”的烟雨江南,从江汉平原到长江三角洲,发达的河湖水域构成了长江中下游地域渔业经济的主要载体。

“水上春耕”以绿色为底色,为“菜篮子”增添健康成色。老百姓生活好不好,吃饭这件事最能说明。从“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方向转变,是树立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不断丰富农产品供给,更要从源头质量上下功夫,让绿色食品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推广“虾稻生态种养”“鸭-菜-螺立体综合种养”“水草+大闸蟹”“水草+小龙虾”等生态养殖模式,既实现“一水多用、生态循环、达标排放”的高效生态养殖,最大限度地提高池塘的综合生产能力和资源利用率,又助力渔民增收致富。

“水上春耕”插上“智慧翅膀”,为“菜篮子”增添科技范儿。水产养殖已从机械化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变。天上,卫星导航、遥感技术等信息技术“遥控指挥”渔业设备;水下,信息收集传感器敏锐地捕捉着pH值、温度、溶解氧、氨氮等环境要素;水面上,光伏电池板迎光而立,“渔光互补”让渔场实现了一池多用的效应;路上,冷链运输、无人机配送等物流技术的发展,让餐桌上的水产品鲜活可达……一批集智能农机装备、物联网设施、信息化技术于一体的“数字渔场”“智慧鱼塘”等智能渔机应用场景,让渔业驶入“快车道”,极大丰富了百姓“菜篮子”,提升百姓幸福感、获得感。

“水上春耕”还要擦亮“金名片”,为乡村振兴增添底气。阳澄湖大闸蟹、盱眙小龙虾、太湖三白、长江三鲜……这些响当当的“金名片”,是市民餐桌上的“宠儿”,也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驰名中外的大闸蟹产值高达350亿元,全国约有8000余家企业在做“蟹经济”;夜宵的“宠儿”盱眙龙虾,产业链条上,养殖、加工、餐饮、电商等领域从业人员累计超过20万人,2023年品牌价值高达353.12亿元。虾兵蟹将大比拼,正是做好“土特产”文章的生动诠释。从种苗繁育,到现代化养殖,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与创新发展的科技优势、勤劳能干的人才优势相结合,一幅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铺展。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做好“水上春耕”,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我们将使“菜篮子”更充实更丰富,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张文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