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本科毕业论文背后的意义是什么?|青年说

2024年03月21日 17:01:19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日,广州应用科技学院毕业半年的2023届本科毕业生陈某因论文剽窃被撤销学士学位和毕业证书,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很多网友认为严查本科毕业论文“没有必要、小题大做”,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撤销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十七条,《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第34号令)第七条相关规定,学位申请人员的学位论文出现购买、由他人代写、剽窃或者伪造数据等作假情形的,会被取消其学位申请资格;已经获得学位的,依法撤销学位,并注销学位证书。为在职人员的,学位授予单位除给予纪律处分外,还会通报其所在单位。

显而易见,对于论文的严查无关乎学历的层次,而是对“剽窃”等本身就被法律“明令禁止”的违法行为的纵深治理,并非“小题大做”。很多人因为总看到“某某硕士论文数据造假”“某某高校教师博士论文剽窃”等新闻事件,想当然地认为,整治“学术不端”应该主要集中在硕士、博士这类“更高学历”的群体之中,认为只有处于如此阶段的学术不端行为才会是玷污学术净土,不觉得本科论文会对学术科研产生多大的影响。但“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学术研究好比社会科技发展这一雄伟大厦的地基,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起点亦是基础,毕业论文是评价本科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尺,只有地基打得牢,社会科学发展这一大厦才能建得高。

近年来,因“学术不端”而被撤销学位付出惨痛代价的事件屡见不鲜。例如,去年七月江西农业大学一名已研究生毕业十年的学生因论文存在剽窃行为被撤销硕士学位。还有掀起了学术大整治浪潮的“翟天临事件”等等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学术不端源于“心”不端,“学术经论,皆有心起,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是作为学者应恪守的行为准则,更是做人的道理。本科教育作为刚刚迈入高等教育千里之行的第一步,若连学术之人都将弄虚作假当作追求名利的成功之道,而不专心于科学研究,那我们的学术理想、科技兴国的目标更将无从谈起。教育部曾发布《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其中提到,如果抽查毕业论文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则将取消已授予的学位。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促进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正所谓:“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江西农业大学一名已毕业十年的研究生被撤销硕士学位

随着相关部门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的做法,也给那些抱有侥幸心理想要谋取私利的人再次重申了底线:“学术领域并非法外之地”。现如今,很多人对大学教育逐渐由“严进宽出”向“宽进严出”转变的趋势感到质疑。然而,这种转变恰恰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民众平等享有教育的权利,体现了对学术净土的敬畏,同时也是对那些默默从事学术研究的科研人员的最大保障。大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教育部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也强调,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办好我国高校,办好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以本为本”。

治理学术不端的风,终究是吹到了本科论文这里。这无外乎也是一个重要提醒,要根治各种学术不端的行为,就要从源头治起,在培养人才之初就要将有违背学术道德行为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摆脱认为治理本科学术不端为“无物”的惯性思维,才能还学术净土一片“纯洁”。(王家培 黑龙江大学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