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两个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6.37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次高水平。专家表示,前两个月贷款保持较快增长势头,货币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保持稳固。今年以来,货币政策靠前发力,宏观调控力度加大,有助于巩固经济回升势头。
中国人民银行当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243.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85.72万亿元,同比增长9%;广义货币(M2)余额299.56万亿元,同比增长8.7%,增速与上月持平。
专家认为,货币供应合理适度,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数据保持平稳,有效满足经营主体合理融资需求,有助于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为经济回升向好持续提供后劲。
尽管前两个月新增贷款创历史同期次高水平,但2月新增贷款同比有所少增。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春节错月和春节假期延长等因素影响。
“春节假期各行业有效工作时间下降,信贷需求放缓。加之,去年春节假期在1月,今年在2月,春节错月进一步造成信贷投放阶段性波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贷款投放应强调重“质”轻“量”,关注实际产出效率,对于信贷季节性波动不要过度解读。
数据显示,前两个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43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4.6万亿元。这些信贷资金有力保障了新质生产力领域生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推进,绿色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增速保持较高水平。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2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13万亿元,同比增长28.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5%;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4.2%、18.5%、21.4%,均明显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与此同时,国民经济薄弱环节贷款支持力度稳固。记者了解到,2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0.42万亿元,同比增长23.1%;涉农贷款余额58.99万亿元,同比增长14.5%;民营经济贷款余额65.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6%。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靠前发力,1月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2月5日降准落地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2月20日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25个基点至3.95%。
“一系列举措有效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也为企业融资成本下行打开了空间,持续为企业、居民减负。”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2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6%,比上月低1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11个基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86%,比上月低8个基点,比上年同期低36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同时强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
记者了解到,今年中国人民银行还将放宽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扩大碳减排支持工具操作对象范围和工具规模,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业内人士认为,未来信贷投放将更加注重“量稳质优”,银行将不断加快调整优化信贷结构,金融服务不断提质增效。
目前,我国银行体系贷款余额超过20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余额超过300万亿元。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要着力提升贷款使用效率,通过部分贷款到期回收后转投更高效率的经营主体、优化新增贷款投向、推动必要的市场化出清,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