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丁恒情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团组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时常从自身经历和感受谈起。谈创新、聊文化、话生态……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浓缩在一个个娓娓道来的“小故事”中,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家国情怀和对治国理政的思考清晰呈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不断发展变化的中国每天都在上演精彩的故事。一路走来,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物阜民丰、万家灯火的幸福生活,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干货、亮点,让人们触摸时代有力的脉搏跳动,感受国家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提振着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小故事”映照“大图景”,无数难忘的中国声音、中国瞬间、中国故事,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凝聚起团结奋进、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
大国工匠脱颖而出,彰显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千工易寻,一匠难求。“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习近平总书记听了孙景南代表的发言后这样赞叹。中国商飞的钳工组组长胡双钱,创造了打磨零件100%合格的惊人纪录;中国中车的高级技师宁允展,在0.05毫米的研磨空间里实现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大国工匠以久久为功的钻研和创新,成就了一个个“高光时刻”,彰显着不同凡响的“中国风采”。“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今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共识,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更多技术工人,需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有力托举中国制造、中国建造、中国创造,高质量发展就有了澎湃动能和坚实依托。
搞好博物馆事业,激荡文化滋养的“中国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宋燕代表交流时谈起了博物馆:“南京的博物馆还是很有看头的,六朝古都,还有后面的明代、清代,东西还是很多的。博物馆很重要,我从小就爱看博物馆,小时候北京的博物馆我差不多都看过了。”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是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利用虚拟现实、全息影像、3D互动等高新技术,打造智能互动体验展;扫描每件展品对应的二维码即可“云”听讲解……近年来,各地博物馆使用文物数字化技术,用现代科技带动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说话”,激发观众对文物和历史的兴趣,让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搞好博物馆事业,不断加大文化产品供给,通过观看文物展示、掌握文物知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推动千年文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我们就能激荡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富文化滋养,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筑牢文化根基。
共建共享美丽家园,描绘锦绣山河的“中国画卷”。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黄绵松委员的发言后想起了2014年的“APEC蓝”。当时,面向人民,也是面向世界,总书记的承诺朴实而坚定:“这并不是一去不复返的短暂蓝天,未来北京将会有持久的蓝天。”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无论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下大力气治理水环境污染、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环境整治,还是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坚决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重大典型案件、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坚决向污染宣战,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中国画卷徐徐展开。“只要看到我们是在往前走着,就要保持定力”,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我们就一定能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丁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