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扬州,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寄予期望的“好地方”。当前,扬州正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知重奋进、实干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扬州篇章。今天的《奋楫扬帆勇争先》,我们一起走进“好地方”扬州。
江苏台主持人胡馨尹:“奋楫扬帆勇争先!今天这一站我们来到了扬州。扬州,既是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又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接下来,跟着我们的新闻快闪车一起出发,共同感受古城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现代活力。”
2023年,扬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23.26亿元,同比增长6%;工业开票销售突破8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2000家;新招引亿元以上产业项目734个,比上年翻一番……
扬州将今年确立为“实干争先年”,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科创名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态宜居名城“三个名城”建设。眼下,扬州全市上下正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火热实践,“把奋斗目标树起来、把工作节奏紧起来、把推进速度提起来”。说到这儿,跟随我的同事毕然一起去实地探访一下。
【夯实产业根基 构筑现代化建设“硬支撑”】
江苏台记者毕然:“我现在来到的是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它是扬州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级开发园区,被赋予‘当好扬州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和示范区’的重任。行走在园区内,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热力四射、干劲十足。”
扬州阿特斯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邹珉说:“现在整个生产线实现了全自动化。我们13条产线都是满产,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订单已经排到了春节。”
毕然说:“企业负责人刚才提到的供不应求的产品,实际上就是我手上拿的这款TOPCon电池,它是最新一代高效光伏电池。别看只有零点几毫米,它的光电转换率已经达到26%。它的发电量可以让一个家庭普通的节能灯连续使用150天。”
作为2023年省重大项目,去年,总投资150亿元的阿特斯光储全产业链项目在扬州开工,主要从事高效光伏切片、电池片、组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未来,项目三期完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600亿元。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新年伊始,扬州经开区集中开工20个新项目,涵盖新能源、新光电、高端智能制造等领域。天合光能、棒杰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奋力冲刺攻坚,力争实现新年“开门红”。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李琪说:“重点聚焦‘三新三高’主导产业,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焕新、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培育,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今年,要力争实现工业开票1500亿元,全国全省排名在去年大幅进位的基础上,也要实现稳定进位。”
2024年,扬州将锚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主航道”,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做大做强“613”产业体系,加快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024年,扬州力争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0个,力争培育百亿元企业10家,力争六大产业集群开票突破7000亿元,力争工业开票冲刺9000亿元。
【活化运河文脉 绘就幸福美好生活新图景】
毕然:“如今的扬州,除了有城市发展的硬支撑,也有生态宜居的软实力。大运河两岸的生态美就是最真实写照。我现在来到的是中国大运河原点公园,它展示了京杭大运河最早开挖段的历史。”
借助扬州的人文风貌特点、历史文化,公园将古邗沟、大运河等文化IP相结合,在这里,居民们不仅可以休闲、健身、观景,还可以近距离触摸历史。
扬州邗江区竹西街道建设和生态环境局局长朱云龙说:“用健康步道将整个公园内的景观节点串联成一体。经过这条步道,可以感受到仿佛穿越了隋唐大运河沿线。目前的原点公园打造只是一个初步的建设阶段,下一步将打造高品质的国家级旅游公园。”
扬州市民朱夙文说:“有扬州很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对孩子来讲也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一直以来,扬州主动扛起“让古运河重生”重大使命,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精心打造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扬州运河大剧院等一批标志性文旅项目,活态传承运河文化,让大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扬州市文广旅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周志钧说:“今年,我们要深入推进大运河(扬州段)遗产本体保护展示工程,梳理挖掘、分类完善运河沿线博物馆、纪念馆等展示体系。加快推进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明清古城保护暨文旅示范区等重点项目,让游客充分感受到世界运河之都独特的文化魅力。”
2023年,扬州接待游客首次突破亿人次大关,达1.03亿人次。较2019年增长33%,创下历史最佳成绩。
胡馨尹:“刚刚的短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扬州。近年来,扬州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位于全省前列的优势,全面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好地方’不仅宜居更宜游。在‘实干争先’的进程里,今年,扬州具体有哪些新目标、新动作呢?让我们听一听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的回答。”
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部署,推动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在全省要争当一流、为全省争做贡献。第一是提升产业的贡献度,坚持创新驱动、量质并举,紧扣做大做强‘613’产业体系,全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使扬州的产业名城建设能够进一步加快;第二是提升城市的美誉度,我们要积极参与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持续做好‘两古一湖三都’文章,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城的有机更新,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把扬州文化的‘流量’转化为发展的‘增量’;第三是提升生态的改善度,特别是要统筹推进长江大保护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加快打造‘蔚蓝扬州’‘水美扬州’和‘净土扬州’;第四是要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我们要落实好55项民生实事,统筹推进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和老年友好社会的建设,使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加红红火火。”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毕然 亓晨 朱贺庆 桑雨生 王健安 吕世杰 谢豫 李扬 严为 郭楠 馨尹 王泽坤 刘元 苏波 路蓉(实习) 编辑/刘琳)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