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豚·风时舞》:科普需要好故事|荔枝影评

2024年01月21日 14:05:14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鲸落万物生

(作者鲸落万物生,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江豚·风时舞》是国内第一部以长江生态为主题、以长江江豚为主角的动漫电影。观影之后,可以肯定其敢于挑战水生生物这个颇有创作难度领域,对长江江豚保护这个重要环保议题的大胆尝试。但不得不说,在表现手法极大丰富的当下,讲好故事,已经是创作的最大瓶颈。

动物类主题是影视作品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有很多的佳作,这些年甚至是创作的热点领域。但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不论是纪实类还是文艺类,不论是实拍还是动画,以水生生物为题材的作品要远远少于表现陆生动物的。

其中原因,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有心理层面的。技术上来说,拍摄水下场景存在许多难点。例如,水下拍摄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如水下摄像机、潜水服、水下灯光等,这些设备的成本较高,而且使用起来也比较困难。此外,水下拍摄还需要考虑水压、水温、水流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拍摄产生影响。即便是做三维动画和建模,也有非常多的技术难点。另外,因为水生生物的行为比较难以捕捉,往往是不可预测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观察和记录,也增加了创作难度。心理层面,观众更容易与能够直接接触的陆生动物产生情感联系。文化差异、认知差距和外貌吸引力等因素也影响了人们对水生动物的共情和喜爱。

所以,就算问资深的影迷,有哪些优秀的海洋、水生动物题材的电影,能说出《蓝色星球》《海洋》就很不简单了。即便是《海底总动员》这样海洋动画片的顶级IP,拍到第二部,也被诟病海底世界变少,陆地的戏份明显增多,口碑票房都有退步。尼莫的人气也远比不上《狮子王》里的辛巴和《功夫熊猫》里的阿宝。

那么,江河湖海,水生生物的题材还值得关注吗?答案是肯定的。环保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自不必多言。《风时舞》的“主角”,长江江豚是长江中仅存的哺乳动物(在白鱀豚功能性灭绝之后),中国特有本土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濒危等级甚至高于大熊猫。让更多的人认识它们、关心它们,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

世界首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淘淘”

前文已经提到,即便用动画的形式表现,水生生物的3D建模和动画制作也有很多难点。水生环境的流动性和变化性需要更加精细地模拟,以捕捉水的效果和生物在水中的自然运动。此外,水中光线的折射和散射也需要考虑,以确保水下场景的真实感。在动画制作方面,水生生物的运动方式和姿态也不同于陆生动物,需要考虑水的阻力和浮力对其运动的影响。水生生物的鳞片、鳍等细节结构,水生哺乳动物区别于鱼类的外形和行为特征,也需要更加精细地建模和贴图,以呈现出真实感。从这一点来说,本片中对长江江豚,长江里很多水生物种的表现还是到位的,也科普与之有关的环保问题,值得肯定。

电影中江豚的身体构造的细节,如没有背鳍,牙齿呈类似食草动物的铲形等特征都比较真实地还原了,它们好奇心强的行为特点也融入了对女主角江豚仙子“江泠”的角色塑造中。胭脂鱼、鲥鱼,中华鲟等长江特有保护动物的造型和姿态制作得也比较精准。片中不法分子偷捕中华鲟养在鱼缸里(现实中是为了制作标本牟取暴利)等细节也体现了主创在制作中对科普细节和现实问题的关注。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通过文艺作品传达理念和价值,核心的载体还是好故事。正因为观众对水生动物共情的难点,本片以国风、神话传说、爱情作为主干,可以理解。但是故事的推进,人物间的感情变化和成长,关键点的情节推动等,处理得生硬,不自然,不连贯,有割裂感。没能把架空的奇幻故事主线和环保科普的主题有机结合起来,显得脱节。这也是老生常谈的,当下影视创作的通病。当技术的进步让内容呈现手段极大丰富,但要素过度堆砌,取舍拿捏不好,反而过犹不及。

分享两个数字:2023年2月28日,最近一次科考数据显示,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为1249头;连续多年没有监测到中华鲟、长江鲟自然繁殖行为。为了它们,为了我们自己的家园,讲好环保故事,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