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黄宗跃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部专题文集,收入习近平同志2013年9月至2023年11月期间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文稿78篇。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我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覆盖我国83%的建交国。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建“一带一路”的指导原则、丰富内涵、目标路径等进行深刻阐述,对于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扎实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年耕耘终不负,处处繁华满目新。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开启了中国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篇章。从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的成功建设,到不断增长的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额、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再到在共建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的中国企业……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十年来的成就充分表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世界发展需求,顺应国际社会期待,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始终保持着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是广受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不论是已累计开行7.8万余趟,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的中欧班列,还是相关合作理念和主张写入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或是助力共建国家劳动就业、持续开展能力建设、深化人文交流、促进文明互鉴……共建“一带一路”围绕互联互通,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为重要方向,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重要支撑,以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为重要基础,不断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承载着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东方智慧的“一带一路”,持续加快设施联通建设,加强规则标准对接互认,促进民心相通,必将进一步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新天地,为共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机遇。
应该看到,作为一项世界工程、世纪工程,十年共建“一带一路”,目前仍处于“少年时期”,一路上也伴随着“成长的烦恼”,但这丝毫阻挡不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步伐。世界银行有关报告认为,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可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将使全球收入增加0.7%至2.9%。人心齐,泰山移。相信在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参与和助力下,持续保持现有合作成果,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方面走在前列,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充分释放经贸、产能、能源、交通等传统合作潜力,不断拓展新领域合作,推动绿色、健康、数字、创新、国际减贫合作等领域成为新的共建增长点,携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我们坚信,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弘扬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保持战略定力、抓住战略机遇,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朝着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目标坚定前行,我们一定能把“一带一路”这条幸福路铺得更宽更远,共绘世界繁荣“全景图”!(黄宗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