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太空菜园收菜了航天员边摘边吃”的消息登上热搜。视频中,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采摘和品尝了“太空菜园”中种植出的新鲜蔬菜。“太空菜园”经历神十六和神十七乘组,如今已长势喜人。
从2016年在“天宫二号”上首次进行太空人工栽培蔬菜实验,到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轨食用苹果,再到如今“太空菜园”大丰收,太空种植技术在短短几年间得到了质的发展,这背后沉淀着我国科研人员在太空种植培养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不少网友评论,“我就知道,中国人的天赋是种菜”,“种菜是种族基因,走到哪里种到哪”,“中国人在哪,哪里就有菜园子”······从这些欣喜又激动的调侃中,能看出大众对实现“太空种菜梦”的满满自豪感和幸福感。
中国人的种菜基因“上天”,亦显示了传统农耕文化在当下的生生不息。费孝通先生曾在《乡土中国》中写道,中原的中国人即使到了西伯利亚,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考虑能否种地,中国人的命根子是土地,到哪里都保留农耕的习惯,背后实际上是一种千年不变的农耕文化传统在起作用。播种、培育、收割,看似平淡的农耕过程里,蕴含着中国人千年积淀的大智慧,太空种菜也是传统农耕知识体系在科技赋能下的传承与运用。近年来,人们对农耕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无论是热销的农科院产品,热播的农业题材节目《种地吧》,还是受到热议的“太空菜园”,都成为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增强剂,网友热评的那句“中国人不愧是神农的后裔”就是很好的体现。
自古以来,我们就有着探索太空的梦想,诸多神话故事都体现着中国人浪漫的太空梦。逐梦太空的过程,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如今,我们也期待“太空种菜”能够为人类未来长期在太空生活提供新思路和方向。“走到哪种到哪”,既是科技自立自强带来的底气,也是我们身为神农后裔的民族自信。(重庆大学 陈思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