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被收走1吨煤”:大冬天别和群众过不去|荔枝时评

2023年12月07日 17:44:29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伍里川

(作者伍里川,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7旬老人被收走1吨煤#这个话题在舆论场制造的震荡比想象的还要剧烈。

12月6日,河北石家庄赞皇县南邢郭镇发布情况通报称,网传视频为12月5日上午,南邢郭镇政府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有关要求,组织工作人员对镇域内储存焚烧散煤情况进行排查、清缴。工作人员在北马村逐户排查时发现该户院内有大堆散煤,遂对家中老人耐心细致地讲解了散煤管控有关政策,告知其散煤燃烧对大气污染危害性。现场并未收缴该户的散煤。

这条由镇级政府发出的通报,算是自己给自己作了一番解释。其大致讲了两层意思,一是排查具有大气污染危害性的散煤,二是网传的“收走一吨煤”是不存在的。

然而,网传视频显示,自老人家开出的公务车辆上有几只鼓鼓囊囊的麻袋,但这一通报并没有对此做出解释。要知道,此前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公开表示,村民家如果确实有散煤,他们按政策规定就应该收没。

如今看来,如果没有进一步的调查,此事大概率成为一桩“散煤门”了。

多年前,在燃煤取暖还很流行的年代,笔者曾自制过煤球,且也从小贩手中买过煤球,对于煤球质量的优劣以及劣质散煤焚烧后带来的影响有所体悟。而在很多地方的居民逐步步入“科技取暖”模式之后,我们不能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煤球并没有在所有地方退出历史舞台。相反,在乡村一些地方,煤球依然是人们在冬季获得靠谱暖流的“法宝”。

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散煤隐患暗自存在。所谓散煤,在地方行政语境中,被列入劣质煤框架内,对应的是来路不明、质量低下、危害环境。因此,推行高效安全的清洁煤,便成了一大要务。无论是民间还是行政层面,普遍认为清洁煤燃烧时没有明显烟气,清洁耐用。为了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应该用上清洁煤,在这个问题上,各方并无争议。

但治理散煤乱象、推广清洁煤,该以怎样的方式进行?从目前所掌握的信息看,当地对于上门收没散煤,似乎有着更大的动力和积极性。但一来,这种举措容易带来不佳的社会观感,二来,也缺失源头治理的意识和安排,因而很难获得公众的谅解或认可。即便如前述通报所言,相关工作人员是上门说服引导群众,但由于工作重心事实上倾注于“煤球链条”的末端,仍留下遗憾。

没有制造和销售,自然就没有了购买。当散煤离开了市场,群众自然会慢慢接受清洁煤——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只要还能轻易买到散煤,清洁煤的“覆盖”就会遇到困难,因为一般意义上,清洁煤和散煤的价格相差颇大,价格主导力量不可小觑。

值得注意的是,赞皇县政府发布的《2023年秋冬季散煤清缴、型煤质量管控“百日会战”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全县区域内一律禁止经营、销售散煤,这个思路并无问题。但当地对于散煤的源头控制难言有效,与此同时该方案又强调务必于9月底前完成第一轮入户排查工作,确保全县农户散煤彻底“清零”,则有回避主要矛盾、“一刀切”、心态过急之嫌。

不难发现,行政命令的急切与严厉,与严寒天气里的取暖之需,形成了一种反差。群众买煤,就算买到的是不合规范的煤球,本质上也是对于严寒的自我应对,并不是要和规定、倡导过不去。何况,堆在自家院内的煤球,也打上了私有资产的烙印。对此,继续发力遏制源头性问题、对群众作良言引导,依然是上策。反之,急于落实“清零”要求和入户排查甚至收没,恰恰激化了矛盾,给人一种“大冬天和老人家过不去”的既视感。

值得一提的是,据报道,涉事老人提及,其是通过街道上的广告找商家送来煤,烧得旺,还没有味道,且和镇上指定买的煤相比价格更高。言下之意不难窥见。如若此言不虚,“指定煤”何以不受欢迎,何以如老人所言,很多村民都是象征性买一点“指定煤”和偷偷买的煤结合起来用,也是值得探寻的。在以经得起考验的清洁煤赢得市场、赢得人心的命题上,当地显然有艰巨的任务需要完成。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