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南水润北地,节源活水来

2023年11月16日 09:12:26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特约评论员/乐兵

据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消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全线通水至今年11月13日,累计调水量突破600亿立方米,京津冀豫四省市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08亿人,为沿线26座大中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北缺南丰”更是长期存在的客观情况。水资源格局决定着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建成了一批跨流域跨区域重大引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优化水资源配置、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的生命线,输水距离之长、受水范围之广、受水人口之多,铸就了人类治水史上的中国丰碑,展现出我们国家配置水资源的厚重能力,更凸显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千里南水,一路向北奔涌,润泽北方大地。奔腾而来的一库清水,经过上千公里的流淌,穿行数省后到达目的地,不仅纾解了大地的喊渴之声,更给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目前,北京城区七成以上供水为南水北调水,天津市主城区供水全部为南水北调水。水质方面,南水北调中线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生态补水方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以来,累计向沿线50多条河流及湖泊生态补水超过94亿立方米,助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成效显著。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南水北调工程通过河道生态补水、河道修复,缓解了华北地区此前因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的生态问题。中线工程通水以来,华北地区干涸的洼、淀、河、渠、湿地重现生机,重点流域、区域水源涵养能力和生态自我修复功能大幅增强。在中线工程生态补水助力下,2021年,永定河实现了1996年以来865千米河道首次全线通水,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河湖生态环境复苏成效显著。2022年,补水河湖有水河长增至2284千米,是2018年的2.5倍。

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我们从南水北调工程中获得润泽,更应致敬无数为之奋斗的建设者。建设过程中,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科学创新,数十万建设者矢志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让“一泓清水北上”的梦想成为现实。丹江口大坝加高的新老混凝土结合、膨胀土渠道及边坡处理、世界最大U形输水渡槽、穿黄工程、世界首次大管径浅埋暗挖输水隧洞近距离穿越地铁、东线泵站群……一个个世界难题被破解,一项项纪录被改写,见证了中国工程建设者的聪明才智和高超能力,浸透着中国人民的辛勤汗水和巨大牺牲,凝结着团结协作、攻坚克难、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精神意志。

南水北调清如许,仍要节源活水来。南水来之不易,“以我之渊,润尔心田”,无论是从“滴水之恩”的共情心理,还是“节约用水”的全民共识,我们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水资源,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就个人而言,不妨拧紧跑冒滴漏的水龙头,生活用水做到物尽其用;对生产而言,要用科技手段改变农业粗放式漫灌,优化工业用水,保证排放的回收利用等等。让南水北调的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作用,才不负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片初心。(乐兵)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