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2米集装箱岸线全部打通,18个泊位利用率达100%!
11月7日,记者从江苏太仓港口管理委员会了解到,太仓港区三期工程9号、10号泊位尾留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港区一期至四期码头成功接上最后一块“拼图”,形成连续性的岸线,服务能级再提升。
今年截至目前,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近700万标箱。作为对外经济贸易往来重要枢纽口岸,太仓港正引领苏州智造奔赴“海上丝路”!
打通5932米集装箱岸线
18个泊位利用率达到100%
远洋巨轮缓缓驶入港口,岸吊起落装卸,拖车来回穿梭,集装箱绵延如龙、等待发运,这样的繁忙景象,每天都在太仓港上演。
“十多年了,这81米缺口终于补上了!”看着眼前忙碌运作的港口,江苏省港口集团集装箱公司建设指挥部主管汪志良不禁感慨道。
日前,苏州港太仓港区三期工程9号、10号泊位尾留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至此,太仓港区一期至四期码头接上最后一块“拼图”,5932米集装箱岸线共计18个泊位全部打通,形成了连续性的岸线。
汪志良告诉记者,由于三期码头上游原来是一个取水口,受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定,不允许新建码头项目,因此,三期码头上游一直存有长达81米的缺口。
图/建设现场
“三期码头设有2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因为有缺口,实际利用率严重不足。”汪志良解释,因为附近的水厂停用,码头恢复了建设。
如今,太仓港区一至四期码头顺利“牵手”,串成一道美丽风景线。“正式投用后,18个泊位利用率达到100%,三期码头生产能力提升10—15%,能有效缓解码头干线泊位紧张。”汪志良说。
点对点水上运输
布局近洋直达、远洋中转航线网
“太仓港的东南亚航线,一直是我们进出口货物的首选!从太仓港直接出海除了为客户节约大量物流时间之外,一年下来还可以节约相当可观的物流成本。”江苏飞力达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海运事业部副经理潘强如是说道。
作为一家专门服务生产电能科技产品客户的物流企业,江苏飞力达经常需要出口货物至越南海防市和胡志明市。
潘强告诉记者,得益于太仓港丰富的航线选择,企业服务的进出口企业选择物流方案的余地更大,同时会吸引长三角及长江沿线进出口企业,把更多的东南亚货物放到太仓港进出。
记者了解到,目前,太仓港形成了近洋直达、沿海内贸、长江(内河)喂给和远洋中转的四张航线网络,已基本建成近洋直达集散中心、远洋中转基地、内贸转运枢纽。
一组数据,同样喜人。截至目前,太仓港区完成近700万标箱。其中,1至9月,太仓港区完成596万标箱,同比增长1.30%;完成货物吞吐量4.35亿吨,同比增长2.19%,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44亿吨,同比增长12.17%。
“港口与港口之间是点到点运输,并且利用的是水上通道,具有横跨多个陆路区域直连直通的优势。”
江苏太仓港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周晓荷表示,未来,太仓港将进一步深化港产城联动,完善港口现代供应链体系,围绕大宗商品、进口高端食材等货种打造区域贸易集散中心,为区域经济和长三角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海铁联运
铺就“一带一路”新通途
太仓港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元代,太仓刘家港与大小琉球、高丽、日本、安南、暹罗等国进行丝绸、瓷器、茶叶等海上贸易,时谓“六国码头”,最盛时期生活在太仓的水手就有1万多人。
作为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和收泊地,太仓港其时“粮艘商舶,高樯大桅,集如林木”,成为闻名中外的国际贸易大港。
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推进,为港口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为此,作为长江沿线最大的港口,太仓港主动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分工,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各大港口开展深度合作。
依托疏港铁路专用线,推动太仓港由“物流通道”向“物贸基地”转型,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上形成示范效应。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记者从苏州市商务局了解到,十年来,苏州赴35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布局,投建项目670个,协议投资额80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境外投资的29%、31%。
作为全球百强集装箱港口第22位的内河港,太仓港去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口岸之一。
依托港口优势,太仓基本形成国内沿海全覆盖、长江全通达、内河全联通,国际以近洋直达为主、远洋中转为支撑、“公铁水”联运多向发力的国内国际大循环运输体系。
如今,越来越多的“苏州智造”正在通过港口被“全球熟知”,而苏州的港口正成为连接海内外、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纽带!
记者:谷慧
责编:严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