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户药材遭哄抢,全怪村民“理解错误”?|荔枝时评

2023年11月02日 16:58:17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朱昌俊

(作者朱昌俊,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网传“河南周口一中药种植合作社遭人哄抢,种植园主坐地痛哭”引发网友热议。

11月1日晚,淮阳区农业农村局发布通报称,10月31日下午,周口市淮阳区冯塘乡一药材种植户邱某某对种植的白术在第二遍收割进行到三分之二时,机械发生故障。附近村民误认为种植户第二遍已收割完毕,遂进地捡拾药材(药材二次收割完成后,种植户允许村民到田地内捡拾遗留药材已是多年来的习惯),种植户劝阻无果后报警,当地派出所民警迅速到场,劝导群众离开。

光天化日之下,种植户种在田间的药材居然遭到当地村民大规模的哄抢,导致损失20万元,真是离了大谱。此前,视频刚曝光时,不少网友还难以置信。而官方的通报,相当于确认了此事的真实性。但是,这份通报,又明显回避了两个最关键的疑问。

首先,通报将村民的哄抢,解释为村民误认为药材已二次收割完毕,并称村民到田地内捡拾药材是当地“多年来的习惯”。同时,也有当地村干部称,“是群众的理解错误”。但这样的说辞真的符合事实吗?这一幕曝光在网络上,种植园主之所以急得坐地痛哭,主要是哄抢的村民在遭遇阻拦后依然“我行我素”,“拦都拦不住”。甚至,“民警前脚刚走,他们后脚就会回来”。这样的情形,真能说只是误会和理解错误?

其次,通报称,下一步,当地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的服务和管理,切实保障农民和种植户的合法权益”。那么,这一次涉事种植户的损失到底由谁来承担?当地村干部表示,“乡里正在给群众做工作,让群众把药材退回来”。但如果没有退回来怎么办?会有进一步的举措吗?难道哄抢者,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相对于村民的哄抢,当地官方在事件处理上有所“保留”的态度,更令人不安。这让人担心,如此避重就轻,是否会进一步激发一些村民的侥幸心理?要知道,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就到种植户的田地里“捡拾”经济价值并不低的药材,且“拦都拦不住”,这样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道德和个人素质层面的问题,而可能涉及违法。一些村民之所以如此跋扈,除了“贪小便宜”和从众心理作怪,更主要的或许还是与长期以来的“法不责众”倾向有关,即认定这样的行为根本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那么,在处置上,就理应通过更鲜明的态度,依法让村民准确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性质,而不是继续拿“理解错误”来打掩护。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农村规模化种植的推广,类似的经济作物遭遇哄抢的现象已非第一次出现。这表面看是落后的产权观念、法律意识与种植户的权益之间产生的“摩擦”,本质上折射的其实是农村的营商环境问题和社会治理问题。如何让种植户、农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免于不当“民风”、“陋习”的伤害?如何避免因为“法不责众”和人情执法助长道德风险?如何让村民建立现代产权观念,对他人合法权益有更多的尊重?这些现实问题,都是农村地区在发展现代经济过程中,必须要予以重视和解决的。对物权、产权的淡漠,不仅伤害的是个别人的权益,也是在破坏一个地方的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也即所有人的利益。在这一点上,每个人都该有更清醒的认识,它所对应的基层治理短板,也必须尽快补上。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