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拓展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空间,同时也引发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问题的关注。《条例》旨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少年强则国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互联网是未成年人汲取知识、进行社交、展示自我、丰富生活的重要渠道,网络环境的纯净与否直接影响着每一个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然而,未成年人作为一个受保护的群体,近年来屡屡受到不法网络的侵害,已成为家长的心头之虞,甚至是社会公害。为此,还需监管部门创新工作方式,部门联动,整合资源,加大执法力度,以踏石有痕、一抓到底的决心坚决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乱象。
重拳出击,搭建风清气正网络平台。互联网上,信息通达开放又纷繁复杂、乱象丛生,易对未成年人行为模式和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为此,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安全的监护和引导,筑牢法律、技术防线,建立覆盖“事先、事中、事后”的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保护体系。同时,通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围绕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以“零容忍”态度对网络中传播的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进行全面封杀,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对于互联网游戏投币、直播打赏、网络借贷等诱导性活动,应开启青少年模式,对未成年人设限。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只有为互联网参与主体带上“紧箍咒”,依照法律法规,压实主体责任义务,才能营造健康安全网络环境。
凝心聚力,提高健康和谐网络素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有着复杂的原因,一方面他们好奇心强、自制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也缺乏外界的合理引导。互联网不是“洪水猛兽”,对于未成年人上网,应理性看待,不能简单粗暴地制止。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合力,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上网、用网,培养未成年人防范有害信息、保护个人隐私安全的技能,有效防范网上各类非法侵害。为此,家长要主动担起“守门人”的责任,为子女树立正确榜样,提升教育沟通能力,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上网行为。学校要常规化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创新方式方法,注重与社区、家庭联动。同时,社会各界自觉维护网络健康环境,监督举报涉未成年人的网络违法违规行为,提高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激浊扬清,奏响积极向上网络强音。如何让网络的正能量森林郁郁葱葱,更好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这个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要从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促进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出发,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其学习生活实际,聚焦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等重点问题出发,通过榜样人物、优质作品,在互联网上形成示范效应,让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在滋养着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做到“让美好的内容占压倒优势,让正能量内容更有吸引力”,让未成年人从网络空间汲取前行的力量,获得精神的启迪。
净化网络环境关乎每一个青少年的成长,关乎千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虽然其中困难不少、挑战重重,但因人民群众有期待,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不能靠一方唱“独角戏”,要社会各方打出“组合拳”,这样方能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屏障,共同呵护每个孩子健康成长!(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