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刘鑫
日前,杭州第19届亚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赛场上的体育健儿挥洒汗水、竞技正酣;赛场外的江南文化、旅游消费火热升温。作为亚运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亚运会,叠加中秋国庆黄金周,来自国内外的大量运动员、媒体记者、观众游客齐聚于此,同台竞技、沟通交流,必将通过亚运盛会这个契机,让更多“赛事流量”变为“发展增量”。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大型体育赛事既是城市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对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拉动城市经济等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北京冬奥会上的赛事场馆,现已成为市民健身休闲场所和城市新地标,“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由愿景变成现实;成都大运会期间,无论是“一宝难求”的赛事吉祥物、赛场周边涌现的新消费场景,还是人流量剧增的旅游景区、寄递量攀升的城市快递,都对成都乃至周围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而此次亚运会,在“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办赛理念下,在城市品质、城市治理、城市文明“三大行动”的大力推动下,这座历史底蕴与现代魅力交汇之城,必将让亚运会成为亚运“惠”,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体育产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今日之神州大地,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多地“村BA”“村超”火爆出圈、成为现象级体育嘉年华,还是诸多马拉松赛事陆续回归、“跑”出城市发展加速度,抑或“跟着赛事去旅行”“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多人消费”成为当下新时尚……体育引流“搭台”、文旅项目“唱戏”,越来越多人正投身到体育健身运动的热潮中,在挥洒汗水、获得健康的同时,助力体育消费转型升级,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亚运兴城,赛事兴业。如何把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带来的“客流量”转化为“留客量”,进而成为文旅消费、经济发展的“增量”,仍需我们做好“体育+”文章,进一步发挥其辐射效应,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加强劲动能。一方面,要坚持因势利导,结合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重大体育赛事,深入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娱乐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高品质体育产品与服务供给,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体育消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新需求。另一方面,要主动因地制宜,立足本地区特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产业资源,深入推动群众体育普及、持续完善健身运动设施、充分挖掘体育消费潜力,通过好看的赛事、好吃的美食、好玩的美景吸引更多人气、增强发展底气。
体育铺路架桥,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放眼未来,亚运盛会即将落幕,但我们坚信,这场“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其所释放的“溢出效应”必将持续放大,让更多的行业、更多的城市因亚运盛会受益,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增添更多精彩、带来更多欢乐。(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