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课丨从千里马到伯乐,细数徐悲鸿的家国情怀

2023年09月27日 11:56:05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特稿  徐悲鸿画马,几乎无人不晓。实际上,他一生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绘画作品,涉及国画、油画、素描等多个种类以及人物、山水、花鸟等多种题材,其中以花鸟作品(含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最为大众所称道。

  9月26日是艺术巨匠、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徐悲鸿先生去世70周年,在南京徐悲鸿纪念馆,徐悲鸿后人、徐悲鸿艺术馆馆长徐小阳等带来具有特别意义的两幅花鸟作品,进行为期两天的展出。


《松鹤延寿图》

  一幅是高2米、宽1.15米的巨作《松鹤延寿图》,上有题跋:“文博先生50初度,写此祝贺,卅二年之秋,悲鸿作于重庆”。松鹤图是中国花鸟画的常见题材,松、鹤皆为文人之友,亦有长寿延年的美好寓意,这是1932年秋天,徐悲鸿为文博先生庆生而作。据徐小阳介绍,这幅巨作由吴欢先生家藏,为首次展出,代表了祖父巅峰时期的艺术水平。


《喜鹊图》

  另一幅是《喜鹊图》,上有题跋:“高洁先生、萧先铃女士佳期,癸巳中秋悲鸿写贺”。民俗以喜鹊的鸣叫声为喜兆,在绘画中,两只喜鹊就叫做“双喜”,这是1953年中秋,徐悲鸿为高洁先生、萧先铃女士庆婚而作上另有其妻廖静文题跋:“此乃悲鸿去世前三日所作,故为彼中国画之绝笔也”。徐小阳说,这是祖父临终前留给人间最真挚而美好的祝福,70年后拿出来展览特别有意义。


《奔马图》

  身为艺术巨匠,在西方留学多年的徐悲鸿,倡扬写实主义,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方古典绘画的技法,笔墨运用,以形写神。

  在那幅如雷贯耳的《奔马图》中,他运用了西画的光影透视画,表现出奔马的骨骼与肌肉,得奔马雄健有力之形;又保留了国画的泼墨技法,让奔马有一种从画里跃出的动势,得奔马砥砺前行之神。这幅作品创作于1944 年,正是抗日战争临近胜利之际,呈现出一种与人民群众、与家国社会同呼吸共命运的特点,彰显着一种集体性的人文关怀和社会精神。


《九方皋》

  徐悲鸿不但经常画“千里马”,还喜欢画“伯乐”,有多幅《九方皋》存世,九方皋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位懂得相马的“伯乐”。

  作为中国美术教育的奠基人,徐悲鸿不但自己是愿意身负缰绳的“千里马”,也是相马的“伯乐”,全力培养美术英才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美术教育是我第一位工作,创作活动则居第二位”,先后任职多所高校,邀请杰出画家前来任教,发掘了后来成为现代卓越人物画家的蒋兆和,培养了中国美术界领军人物的吴作人,发现了傅抱石、吕斯百、王临乙、滑田友等绘画界奇才。

《田横五百士》

  徐悲鸿毕生厚植家国情怀,讴歌民族精神

  他的外孙黎寒松说,在外祖父的四个故居中,南京的是最有意义的,此时正值日寇开始在中国横行,他以画笔为武器,创作了大型历史题材布面油画《田横五百士》,这一作品取材《史记》中齐国贵族田横为不投降于汉高祖而自刎、五百部下追随的故事,表达民族灾难深重之时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此后又创作了《徯我后》《愚公移山》等深具现实意义的作品。 


唐 吴道子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这次展出的,还有徐悲鸿1946年时写的一份简历,其中业余爱好中写道:收集美术品,藏有唐人画《八十七神仙卷》。

  《八十七神仙卷》是一代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冠世巨作,“足可颉颃欧洲最高贵名作”,1937年5月徐悲鸿用重金购得,1942年5月因战乱而丢失,1944年夏天又用巨款赎回,此后便小心翼翼保存在身边。1953年9月徐悲鸿逝世后,他的夫人廖静文将徐悲鸿留下的一千余件作品和一千余件收藏字画,包括这件价值连城的《八十七神仙卷》,全部捐献给国家。 

  来源|我苏文化工作室

  统筹|黄路莹

  文稿|子野

  (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特稿”,转载拒绝任何形式删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