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金振娅
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中宣部和国家卫健委近日联合发布2023年“最美医生”先进事迹,丁樱、刘永生、李燕明、张颖惠、陈峰、邵志敏、索朗片多、康敏、梁宗安等9名个人和中国援外医疗队光荣入选。
在8月18日国新办就“最美医生”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寿小丽表示,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今天,其中四位个人代表和一位团队代表向大家讲述了他们在从医路上的故事与体会,分享他们成功救治病人的欣慰与喜悦,诠释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坚持,这正是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全心全意护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动缩影。
我国对健康卫生事业日益重视
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民族的发展。寿小丽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引领卫生健康事业实现全方位进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近年来,我国医疗行业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在服务民众方面。”来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的主任医师丁樱,虽已73岁但依然奋战在临床一线,她亲历如今的医保覆盖面越来越大,国家和省级医院大专家都要定期下乡到农村,到县乡医院去医疗服务。基层老百姓的就医环境越来越好,基层的医疗水平也在提高。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李燕明也表达了他的感受:“我们国家对健康卫生事业越来越重视,制定了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让我们感觉到从顶层设计形成了一个全社会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合力。”
从小在防疫站院子里长大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副主任医师康敏感慨:“我也见证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举个例子,在2009年甲流疫情的时候,我们市一级疾控中心才刚具备PCR的核酸检测能力。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不仅能够快速开展多病原学的检测,还能对病原体进行基因测序和同源性的分析,这个技术进步是非常大的。”
对于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变化,第13、15、16、18、20、22批中国援卢旺达医疗队队员、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外科主任李俊升说,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援外医疗也踏上这班快车。我国援助非洲医院的数量和援助医疗点不断增加,就诊患者越来越多。就拿他在卢旺达的基本戈医院来说,以前每年就诊的患者数量也就一两万,现在能达到三四万。10年前他们带的学生现在已经成了科室骨干,有的还当了科主任,把中国医生好的管理理念、治疗理念都贯穿在日常生活中。
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明显提升
在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寺角营村荒移卫生室乡村医生刘永生看来,这些年,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的投资不断加大。他们村卫生室原来很简陋,现在是“五室分离”的标准化卫生室,有化验、制氧、心电图。
“过去给病人复诊,天晴一街土,下雨满街泥,一个药箱一把伞,一方铺盖路上盖。”今年已有64岁的刘永生笑着说,现在情况不同了,道路平、路灯明,卫生室门前停有120,如果有人把疾病发,10分钟后到他家。
近年来,公共卫生工作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公共卫生医生关注的是群体健康问题,我们开的处方实际上就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全人群健康水平的社会处方。”康敏介绍,这种公共卫生的处方,实际上是具有社会公平属性的,应该是人人都能享有的。
“比如说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而且容易在幼儿园暴发。洗手是非常有效和经济的预防手段。”康敏指出,基层疾控工作者开展了各种进校园“手卫生”的服务,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教会小朋友正确洗手方法,极大地减少了手足口病在幼儿园里暴发的风险。
全民健康素养有了明显提升
“从公众的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要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提高我们自身的健康素养。”康敏指出,公众需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健康生活的实践者。
李燕明认为,一些健康文明的行为已经深入人心,公众也慢慢理解了大健康、大卫生的概念,医务人员也从以治病为中心逐渐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全民健康素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她回忆,自己对健康科普重要性的理解也是逐渐形成的。医生虽然主要职责是治病救人,但是医学核心目的是促进和维护百姓健康。“医务工作者应该是健康科普的主力军。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还有像我这样的医生,对健康科普重要性认识的进一步地提高,加之有效的激励政策,有更多的医务人员会加入健康科普的大队伍中。”
在“最美医生”看来,作为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有高尚的医德,还要有不断学习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精湛的医术、强大的心理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时刻不忘自己的医者初心。“患者的信任和赞扬,是我们的动力。患者康复,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价值所在,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也是我们前行最大的动力。”
(光明日报北京8月18日电)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19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