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沪独生女”的互联网人设,只是“投胎文学”合集|荔枝时评

2023年08月15日 17:09:29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马青

  (作者马青,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人;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包邮区”又上热搜了,因为突然出现了一个标签:“江浙沪独生女”。据说拥有这个标签的人是顶配人生,投胎天花板。最典型形象是十年前《爱情公寓》里的林宛瑜,身为世界百强企业林氏国际银行董事长的独生女,在纽约学习音乐,逃避家里安排的相亲误打误撞认识了展博,但就在展博与她畅想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时候,宛瑜再次逃离,奔向世界,奔向自由。

  真实世界里有没有呢?有。一个上海的妈妈晒出三本护照,爸爸是加拿大籍,妈妈是中国籍,女儿在美国出生,可以入美国籍。妈妈在贴子中说,只生这一个,让孩子享受六七个大人专注不移的爱,“你什么都不用担心,请你大胆放心地前行”。在小某书上,有人晒自家的房子和孩子时说“真羡慕我的孩子,她一出生就拥有了我多年努力才拥有的这些”。

  有人形容,以前在社交媒体上展现优越感,是晒包、晒车、晒奢侈品,而在“江浙沪独生女”的词条下面,留言者晒的却是“命”

  然而,这个标签真的能概括人生吗?谁信谁天真。江浙沪总人口1.6亿多,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年江苏接近五万,浙江六万出头,上海则有七万九,数字不算少了,但平均数下的人家是多少?哪里就能个个是“林宛瑜”呢。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玩这个梗?其实,这和如今互联网流行爽文有关。就连以知识问答为主业的某乎,渐渐变成了“故事会”。答主们成了网文创作者,霸总文、玛丽苏文没人看了,现在流行重生文、末世文、打脸文大女主文,所谓“江浙沪独生女”就是“投胎文学”合集,也不过是主打一个“爽”字罢了。所以有人戏称,某乎上“人均985”,某书上,“人均百万身家”。

  爽文的套路,就是不断给大脑发糖。可能因为生活本身够辛苦了,所以要多一些精神上的安慰剂,缺啥就想补啥,毕竟,做什么都不容易,只有做白日梦最简单。

  从另一个角度说,爽文符合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期待,是某种社会心态的映射,就像武侠小说里标配的是“正义”,童话里标配的是“幸福”一样。“江浙沪独生女”这个配方,其实是集合了长三角地区经济、教育、文化的诸多优势,在此基础上的夸张与放大。

  “江浙沪独生女”让人羡慕的完美生活是什么样的?首先是经济上不差钱,女儿才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底气;其次是情感上的独宠与偏爱,在父母眼中是永远的宝贝乖囡,不与别人家的孩子过多比较,或者根本就已经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第三是永远的后盾,结婚不必彩礼,但嫁妆必然丰厚,全款房产早早备好,一旦工作婚姻不如意,随时可以转身回家;第四是尊重和松弛,孩子想要展翅,便助其高飞,孩子想要安逸,便开心就好,鼓励而不焦虑,支持而非控制,陪伴而不代替。

  为什么特别强调“女儿”?因为包邮区确实给人一种印象,社会理念更包容、开明,社会文化更先进、文明。因此,创造这一词条的人,其实是把不重男轻女,不会有“招娣”,不以“彩礼”论姻缘,没有“女孩无用论”的理想家庭场景,一并放在了这个美丽的“故事”里。

  梦想很美,但梦想与努力从来都是并列的一组词。如果是以躺平的心态去生活,哪怕已经是“江浙沪独生女”,又有什么意义?优渥的经济环境和宽松的家庭氛围,从来不是目的本身,而应该成为张扬生命的助力和自由选择的保障。如果已经拥有,就珍惜它,如果还没有,就创造它。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