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周军
经济提质增效,有赖于地方“挑大梁”。近日,31个省(区、市)上半年GDP数据全部出炉。经济赛道上,谁在领跑?数据最直观——广东、江苏上半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6万亿元;上海增速最高,同比增长9.7%。不论是日益壮大的经济体量,还是跑出新高的经济增速,这些“拔尖”“领跑”的地方,反映着中国经济可期的爆发力,浓缩着充满无限可能的经济潜力。从点上放大到面上看,15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高于5.5%的全国水平,13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超过6%,韧性强、动力足、复苏快,成为上半年中国地方经济表现出的显著特征。这样的“进”势,尤需保持。
如果把经济发展比作一台高速运转的“大联动机”,那么各具优势的地方就是驱动大联动机高速运行的“齿轮”。“地方齿轮”如何高速旋转起来,做到不“空转”、少“打滑”?以江苏为例,今年上半年江苏经济跑出喜人的速度,关键在于脚踏实地抓住了实体经济这个根本,在于追赶潮流发展好了新兴业态,在于顺应需求燃旺了烟火气息,推动促消费、扩内需蹄疾步稳,一路领先。从宏观到微观触摸“苏经济”,规上工业增速持续上扬,电气机械、汽车、铁路船舶行业以两位数增速“狂飙”,锂离子电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新能源车整车等“含新量”高的行业表现出众,数字经济驶入快车道,以新业态注入新动能……江苏上半年首次突破6万亿元的背后,熔铸着实干的拼劲,呈现出追“新”向“智”的巧劲。
没有平白无故的成功,没有从天而降的奇迹。放眼全年,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立起了增长5%左右的总目标。正因为全国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地方各扬其长,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挑起“大梁”,中国经济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特点,孕育出显著的复苏回暖气象,成为助力世界经济扭转局势、打开局面的“加油站”。各扬所长,才能强强发力。从经济组成看,山东、河南、广东、四川4个省份第一产业亮点突出;江苏、广东的第二产业迈入2万亿元大关,第三产业位于3万亿元梯队,两省的“优势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动能足。各地一二三产保持“队形”,形成互补,力量凝聚的中国经济正在搏击风雨中望见彩虹。
上半年好,不代表全年优,为全年经济总目标而奋斗,后半程的表现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经济遭遇逆流,一些地方受洪涝灾害影响较大,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尽快回到正轨。要以更大的力度破解难题、稳住势头,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合力打出全年经济“满堂彩”。经济向上,离不开政策撑腰。各地要认真落实好党中央部署要求,推动各项稳经济、促发展、惠民生政策举措落地落实,推动国家“促消费20条”、民间投资等重点工作任务生根开花,确保政策直通基层、加持发展、赋能进步。
“拼”好经济下一程,工作千头万绪,抓住重点,才能扭住关键。各地当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把能量激发出来,把增“势”保持下去。譬如,抢抓有利时机扩大旅游消费、提振大宗消费,加快提升对外贸易规模,多措并举稳住工业基本盘,有效拓展“新三样”等外贸新增量,牵引地方经济稳健发展。各方面“齿轮”有效耦合、高速旋转,中国经济就能蹄疾步稳、迈向新高。(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