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周军
8月8日,立秋。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耕耘丰收、期待“颗粒归仓”的季节里,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传来阵阵稻谷香。为办好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工作的通知》,对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工作进行部署。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庆丰收 促和美”为主题,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展现三农发展成就,展示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前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
仓廪实,天下安。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于心、念兹在兹。走进田间地头,仔细察看农作物长势,向田间劳作的种植户、农技专家询问产量、价格、品质、收益;进入乡村人家,察地窖,摸火墙,坐炕头,同农民促膝谈心……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民有着特殊的情感,强调“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大棚里、田埂上、农舍前,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农村工作问得深、点得透。做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工作,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最朴素的情感寄托。奋斗丰收、共育硕果、丰收瑞兆,让我们抢抓农时、辛勤劳作,共赴“黄柑绿橘深红柿,树树无风缒脱枝”的美好年景。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解决好我国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这背后是把耕地保量提质摆在首位、把科技兴粮作为农业发展动力的生动实践。从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让每一寸农田姓“农”、良田种粮,18亿亩耕地托举起丰收之基;到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聚力培育好种子这一“农业芯片”,增产增收的喜讯不断从田野间传来;再到打好农业农村“人才牌”,培育乡村振兴生力军,越来越多的“新农人”闯出新天地,带领乡亲们找到致富门路……产业兴旺、人才赋能、稻浪飘香,农业农村工作不断打开新局面,中国农民丰收节每年都呈现出独具风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图景。
丰收来之不易。田间农事,环环相扣,无缝衔接,每一段时间都不能浪费。这段时间,我国一些地方出现极端天气,暴雨洪水对农作物生产造成影响,道路交通不畅对田间作业带来被动。今年夏粮产量稳中略减,更大希望寄予秋粮。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产量和面积均占全年粮食的75%左右。力克不利因素影响,提前做好秋收准备,特别是要做好对受灾地区农作物“田管”,根据实际及时补种、改种,力求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无灾区多增产,尽最大努力把极端天气带来的农作物损失降到最低。兴农强农,人才是关键,农田里藏着“科技密码”。各地当因地制宜,及时组织农业专家、科技特派员、农技人员等深入生产一线,包村联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汇聚各方力量,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不断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为秋粮丰收打牢基础,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丰收连着增收,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过上好日子、富日子、体面生活,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最大的梦想。田间地头连着广阔市场。土豆变“金蛋子”,小木耳变成大产业,小黄花长成致富花……一个个“土特产”变身乡亲们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让农民挑稳“金扁担”,敲开“幸福门”。对此,做好农业抗风险“必修课”,确保农作物品质,打开广阔农业市场,是各地做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工作的重中之重。
丰收节更是农耕文化节。共赴丰收节,各地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还需要围绕培育全国性民俗节日、打造做强乡村产业重要载体、搭建展示农民风采特色平台、用好促进城乡消费有力抓手等要点,组织开展一批乡村特色浓郁、农民喜闻乐见、群众广泛参与的庆祝活动,让农业丰收既见“粮仓满”,更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让“富粮袋”与“富脑袋”双向奔赴,展示农业农村现代化美好前景。(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