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有2500多年历史的苏州平江路,感受古城之韵。前一天下午,总书记前往马上“三十而立”的苏州工业园区,考察创新发展。考察中,总书记深刻道出他的苏州印象:“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这里不仅有历史文化的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文化是苏州的底蕴也是底气
苏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来以文化繁荣和人才辈出而著名,是江南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详细听取苏州古城保护及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利用情况汇报,步行察看古街风貌,体验年画印刷,观看苏绣制作。“‘百步之内,必有芳草’,这句话可以用在这里。”总书记形象地点赞。
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有着众多历史名胜和文化遗产。“食四时之鲜,居园林之秀,听昆曲之雅,用苏工之美”无一不令人神往。在苏州这本意蕴无穷的文明巨著中,苏州园林、昆曲、古琴、宋锦、缂丝等苏工、苏作垒筑起“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鼎盛人文。
文化的繁荣与经济繁盛一脉相承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缘水而兴,唐宋以来,便已跻身江南雄州。繁荣了2500多年的苏州,既厚文崇教又精工重商,在文化与经济的双向奔赴中共生共荣,犹如“双面绣”璀璨千年。
回溯历史,从泰伯奔吴到“平江九巷”,从江南文化到苏式生活,文化和经济交织交融,汇聚成生生不息的城市脉动。厚文之“道”与精工之“技”中蕴藏的是敢为人先、勇争第一的城市气质:苏州以占全国0.09%的土地面积,2022年GDP达2.4万亿元、全国第六,规上工业总产值4.36万亿元、全国第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高达52.5%,科创板上市企业50家、全国第三,苏州各县级市常年居全国百强县前列,其中昆山位居榜首多年。
以文化繁荣助推经济加速跑
藏身平江河畔的琵琶语评弹艺术馆里吴语悠扬,天南海北慕名而来的年轻人络绎不绝,只为听一曲吴语《声声慢》。柔美婉转的旋律背后,是苏州敢为善为,“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可能做到极致”的城市精神。苏州是名副其实的“状元之城”,如今又成为“出产”两院院士最多的“院士之城”。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培育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文化与经济相融互促、相得益彰。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历史文化是源,经济发展为流,源远方能流长。历史留给苏州的不仅有璀璨的文化,更有胸怀天下的城市气度,让苏州勇于争先担当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最前列,交上人民满意的“苏州答卷”。(相城区融媒体中心 丁静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