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威
(作者周威,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一条#21岁小伙因撑伞羞耻被中度晒伤#的消息冲上了热搜。浙江一名21岁的大学生小刘(化名)暑期在杭州完成社会实践,在三伏天里,一连好几天奔波于暴晒的户外,团队中的女生建议撑伞,小刘却觉得“男士撑伞羞耻”。一周后,小刘手臂、颈部、上背部皮肤出现大片水肿性红斑,被诊断为中度晒伤。
晒伤,图源视觉中国
笔者身为中年男性,对小刘的“打伞羞耻”深有感触,别说打伞,就连防晒霜,也一度觉得是女士专用物品。终于在晒成了日光性皮炎后,意识到紫外线的威力并不分性别,从此,常备防晒霜,但打阳伞这件事内心依然抗拒。
我明白自己的抗拒是因为什么,也明白消除抗拒心理需要克服什么。我和小刘,以及其他以打伞防晒为耻的男同胞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像个“男子汉”,不能哭,因为“男儿有泪不轻弹”;不能叫疼,否则“娇气得像个女孩儿”;不能抱怨,因为“男孩子要大度”;不能温柔,不然会被嘲笑“娘娘腔”。干净整洁、爱美化妆也是女生的专属和男生的禁区,以此显示区别。而这一套逻辑的背后,并不给人追问原因的余地。
我原本以为,我难以克服的东西,对新一代年轻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了。可没想到,新闻中的当事人小刘和我相差了二十多岁,但在这方面的认知偏差却如此相似。足见,打破性别刻板印象的引导,是多么知易行难。
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有一个微小的生物学因素,就是男性与女性在生理上的差异。在性别刻板印象中,男女都有一些和性别直接挂钩的标签。如男性是自信勇敢,女性则是温婉娇柔。可事实上,除了非常纯粹的身高体重力量以外,其他长久以来被默认的性别差异,更多是一种社会塑形的结果。
事实上,生物学因素的两性差异并不是主要的。比如,在孩子出生6个月后,男女性的催产素(一种与母爱,抚育行为高度相关的激素)水平出现同样的增长,男女都可以表现出既温柔细心,又果断担当。包括智力水平、能力结构,这些传统上认为“男女有别”的部分,越来越多的研究也都发现,个体差异远高于性别的群体差异。
传统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男性的体力优势明显,是性别刻板印象形成的基础。但在现代社会,技术和文明程度在不断催促着我们打破传统的认知局限。尊重每一个独特的个体,鼓励个性发展,是这个多元时代送给每个人的礼物。
打破性别成见,要从根本上加强对人的多元性的认知和尊重。特别是在我们的性别教育中,强调差异,更要强调包容,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阳刚、勇敢、坚强,并不是专属于男性的特质,温柔、沉稳、细致,也并不是专属于女性的优点。少一点所谓“男孩儿气”“女孩儿样”的训戒,“从来如此,便是对的吗?”
男人可以不羞于防晒护肤,女性也可以大方追求力量之美,打破刻板偏见,才能活成独一无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