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随着大气环流的调整,江苏大范围的强降雨天气基本结束,正式出梅,即将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江苏正式出梅 台风“杜苏芮”下周送清凉】
大暑节气,江苏淮河以南地区迎来了出梅,较常年偏晚10天。梅雨期持续37天,较常年偏长12天。淮河以南地区平均梅雨量489.1毫米,较常年偏多9.1成,为1961年以来第四。
江苏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刘梅说:“入梅后我省雨带南北摆动出现了9次区域性的暴雨过程,全省有59个乡镇日雨量都是超过250毫米的特大暴雨,有4个县的日雨量破了1961年以来的降雨极值。”
虽然已经进入大暑,不过受台风“杜苏芮”外围及主体影响,未来几天,江苏大部分地区还将有明显风雨,气温不会迅速攀升。
【多种习俗迎接最热节气 养生适宜清热祛湿】
大暑节气,江苏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徐州、淮安、宿迁等地盛行食用“伏羊”进补,可以起到保健身体的功效。不少地方还有吃西瓜、喝伏茶、晒伏姜等习俗,寓意防暑祛湿、安然度夏。作为一年中天气最热、湿气最重的时节,大暑节气养生保健的重点是“防暑”和“祛湿”,饮食上可多吃莲藕、绿豆、山药等清热祛湿的食物。此时节也是农作物最易发生病虫害的时节,连日来,各地农技人员纷纷走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加强田间管理,确保今年水稻丰产丰收。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李璇 史斌燕 周杨杨 供片台/泰州台 淮安台 连云港台 泗洪台 泗阳台 涟水台 句容台 响水台 宿迁台 编辑/刘琳)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